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产生渗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缝面作为新、老砼的结合部因其所处位置较低,而在缝面的处理上及时采取了冲毛或凿毛工艺,但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边、顶拱砼开仓前冲仓后会有少量的积水和一些细小的渣子难以彻底清除,再加上砼入仓前的砂浆摊铺往往也难以全部覆盖老砼面、结合面振捣不密实等等因素的存在,使该部位成为一个较为薄弱的地方。况且边、顶拱砼浇完以后其强度增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外水压力迅速增加必然从该处渗出。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先引导”、“后排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先引导的目的是在未进行二次砼浇筑时,预先设置导水孔,创造导排外水减压的条件。后排水是在二次浇筑砼后,使无规的渗漏水通过引导水管变为有规的卸压排水导流。使二次浇筑有足够的强度增长时间,确保砼的质量,最后通过注浆封闭导水孔达到止渗的目的,其具体作法:
1、 底板浇筑时,对于边、顶拱岩壁有渗水的洞段,在底板砼施工时,在施工缝面上预留一个纵向槽(如图2所示),预留槽的位置设在外层钢筋与岩壁之间,并且留出6cm的钢筋保护层。如果边墙没有足够的超挖空间,则凿除部分岩石,以保证该槽的形成。在纵向槽的底部与模板之间埋设一根pvc管作为导排水管,详见图2。在进行边顶拱浇筑时,纵向槽内填充碎石,表面用镀锌铁皮封盖。边顶拱浇筑完毕,钢模台车拆出后,要及时通开该pvc管,以保证排水的畅通。
2、 对于裂隙渗水或集中渗水的地方,则采用打排水管孔,孔内插管排水的方案。排水孔沿着裂隙的走向打,孔深1.0m,孔径ф=42mm,间距2~3m,管子采用dpvc”管,其插入孔内的部分用钉子开一些小孔,孔口用棉纱或砂浆堵塞。管子可顺岩壁接到图2中所示的纵向槽内,也可穿过堵头模板将水排到仓外。
3、 边顶拱浇筑时,仓内的积水安排专人负责舀出,必须保证仓内积水及时排出。
4、 在边、顶拱砼浇筑结束、模板拆出后,立即扫开顶部预埋的回填注浆孔,帮助排水减压。
5、 对留在槽内的骨料的处理,可在最后进行隧洞回填灌浆时,将所处埋的pvc排水管清除后,沿埋留孔进行灌浆处理。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