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 结论与建议
4.1 基本结论
通过本次分析演算,得出如下结论:
(1) 由于下荆江裁弯,河床演变,泥沙淤积、牌洲湾及界牌河段壅水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导致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同水位泄洪能力明显下降。
(2) 三峡工程的运行初期,对洞庭湖及长江城陵矶~螺山河段的防洪压力有所减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典型洪水城陵矶水位降幅亦不同,如1980年、1969年、1989年洪水其最高水位下降幅度仅为0.06m、0.14m、0.17m,考虑最不利因素,洞庭湖防汛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3) 通过河道整治达到扩大城陵矶~螺山河段泄洪能力,对江湖都有利,实施牌洲裁弯并辅之以城陵矶~螺山~界牌河段清淤疏浚、削矶扩卡及部分险段的筑堤护岸,保证行洪畅通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措施之一。牌洲裁弯对降低上游水位作用明显:对于1983年6月~10月典型流量过程可降低莲花塘水位0.31~0.48m,而对于下游河段水位抬高值相对不大,汉口水位抬高-0.07~0.12m。在相同莲花塘水位情况下,牌洲裁弯对扩大莲花塘泄量作用明显:在莲花塘水位34.40m 时可扩大泄量3300 m3/s左右。
(4) 由于牌洲裁弯缩短了流程,洪水传播时间缩短导致武汉水位升高,但其抬升是有限的,而且只要调度得当还有可能降低武汉水位。根据1998年8月1日合镇垸溃口资料分析,武汉关水位最大下降0.29m,溃口期间平均降低0.13m。利用裁弯后的牌洲大垸及老河道共约6~7亿m3容积蓄洪,可在关键时间降低武汉的水位。因此,牌洲裁弯工程的负面影响是第二位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应结合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4.2 建议
洞庭湖的治理要双管齐下,江河兼顾,现结合城汉河段综合整治的水文分析,从防洪减灾、综合治理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 疏通河道,恢复螺山段的泄洪能力。主要工程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陵矶~螺山~界牌河段疏浚和扫障;二是实施牌洲裁弯。
(2) 螺山河段疏通之前,适当抬高控制水位。根据1998年实际洪水调度的成功经验,适当抬高螺山控制水位是实况的必然,是长江中游防洪科学调度的基本要素,是把中游洪灾减少到最小程度的主要措施。根据江湖的变化和地方的防洪能力,控制水位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总的原则是使螺山河段的泄洪能力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
(3) 实施界牌河段护岸工程。工程目的是彻底整治该段河道左右摆动,过洪槽上提下挫,泥沙淤积严重的局面,稳定河势,确保泄量。
(4)加紧加快南洞庭湖洪道治理,确保行洪通畅。并继续在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建库蓄洪,以调节城陵矶河段水量并减轻四水尾闾和洞庭湖区洪水灾害。
(5)牌洲裁弯因涉及长江防洪规划及武汉防洪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本文仅以1983年典型洪水为例对牌洲裁弯前后相关河段的水位、水面线及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作了简单的对比分析,系统深入的研究尚需城陵矶至汉口长江干、支流的大量的水文及地形资料,考虑资料收集的难度较大,建议组织力量实地采集,并在技术上联合攻关,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深入详尽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谭培伦,仲志余,宁磊。三峡工程对1998年洪水防洪作用分析[J]。人民长江,1999,(2).
2.谭培伦,顾宁昌。三峡工程对城陵矶进行防洪补偿调节的探讨[J]。人民长江,1993,(11).
3.段文忠。下荆江裁弯与城陵矶水位抬高的关系[J]。泥沙研究,1993,(1).
4.施修瑞,夏薇,杨彬。城陵矶水位流量关系及水沙变化分析[R]。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1997.
5.李正最,宁迈进,李艳,等。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研究[J]。中南水力发电,2001,(3).
6.李义天,邓金运,孙昭华,等。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J]。水利学报,2000,(12)。
7.张花旦。试述下荆江三处裁弯后河势变化的影响与对策[J]。湖南水利,1996,(3).
8.王孝忠。’98湖南抗洪及洞庭湖治理[J]。湖南水利,1999,(2).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