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旱灾害问题的研究(1)程力学毕业论文(2)
2014-04-16 01:01
导读:三、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干旱损失,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的抗旱减灾措施,无非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抗旱工程硬件设
三、 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干旱损失,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的抗旱减灾措施,无非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抗旱工程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大力提升非工程软件建设,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
1、工程硬件设施
1. 1: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1. 2:兴建小型灌溉工程,缓解流域内的季节性缺水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
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经济。
2、非工程措施
2. 1: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30~40%,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于高能耗低产量而用水量大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加强水法宣传,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2: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
积极鼓励农民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有实验表明,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比生态恶化的地区,土壤蓄水能力大30~40%,充份利用土壤这座天然水库蓄养水源,同时对于退耕返草返林的农民国家应给予适当补偿。
2.3:实现各利用水需求之间的合理比例
我国工业用水挤中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水资源的需求关系紊乱,生态用水无法保障,其结果是造成生态系统严重损坏,土地沙化,地下水盐碱化严重,应合理科学配置各种用水需求,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 正确协调几个关系
我国抗旱减灾是一项系统而又宠大的工作,在具体的抗旱减灾工作中,应协调好几个关系,保证抗旱工作的有力性、科学性,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1、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于经济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内促进经济发展。
2、抗旱规划的长远性与当前性
我国在具体的抗旱规划中应适当超前,不能临渴掘井,应合理处理好抗旱规划的长远性与当前性,力争实现两种利性质的有机结合,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统一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从全国的整利益出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国家应在流域之间、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进行合理配置,明确水权,水资源应服从、服国于全国的抗旱大局。
总之,应对干旱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范围广泛,对于抗旱工作应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充份调动全体公民的责任心、积极性,通过水法宣传,提高全民抗旱减灾意识,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