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规定,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一般为3~5km2。这一规定没有考虑不同侵蚀强度分级的区分,使在剧烈侵蚀区建设的工程规模较大,防洪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工程投资大,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相应提高了对管理运行技术的要求。而在强度侵蚀区建设的工程规模又较小,且符合条件的坝址不易找到,虽安全,但经济性较差。结合《暂行规范》修订,提出了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按侵蚀强度分级区分。这一修订使骨干工程建设范围适应性更强,同时控制了工程规模和投资,满足了防洪安全需要,适应目前本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
关键词:水土保持 治沟骨干工程 规范 侵蚀强度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SD175—86)(以下简称《暂行规范》)自1986年颁布执行以来,在指导骨干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使工程建设走上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工程建设由试点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布局范围也从原来陕西、山西、内蒙古和甘肃4省(自治区),扩大到黄河流域的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8省(自治区);建设规模由初期的每年十几座,发展到每年300多座。随着建设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特别是《暂行规范》(1.3—a款)中规定的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一般为3~5km2,没有考虑不同侵蚀强度分级的区分,使其在剧烈侵蚀区建设的工程规模较大,防洪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工程投资大,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管理运行技术要求高;而在强度侵蚀区建设的工程规模又较小,符合条件的坝址不易寻找,虽安全,但经济性又较差。根据实际需要,本次修订,考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适应黄土高原沟道地形条件和目前本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结骨干工程15年来的建设实践和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对已建1369座骨干工程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对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按侵蚀强度分级进行区分。
一、15年骨干工程建设实践
截至2000年底,黄河流域已兴建骨干工程1369座,绝大部分分布在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强度侵蚀区内。根据对剧烈侵蚀区的黄甫川、窟野河、县川河等流域的244座骨干工程,极强度侵蚀区的无定河、三川河、北洛河等流域的243座骨干工程,强度侵蚀区的湟水、渭河、浑河等流域的381座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统计分析,强度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4.6~8.1km2,平均6.2km2;极强度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4.7~5km2,平均4.9km2;剧烈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2.9~3.6km2,平均3.3km2。对骨干工程单坝控制流域面积按侵蚀强度分级进行区分,正是吸收了这一实践成果。
二、适应黄土高原沟道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建坝资源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沟壑密度一般为1~7km/km2,切割深度100~300m;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大于25°的在23%以上,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一、二副区达58%。同时,剧烈侵蚀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各级沟道正处在发育阶段,各种坝控规模的坝址较易选择;强度侵蚀区,沟道发育相对稳定,较小规模的坝址不易寻找。据调查,黄河中游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沟长0.5~30km的沟道有8万多条,其中沟长0.5~3km的沟道约7.3万条;3~5km的沟道4500条;5~10km的沟道2300条;10~20km的沟道720条;20~30km的沟道35条。这些沟道一般都有建坝条件,大部分沟道还没有建成坝系,可以大规模进行沟道工程建设。
三、控制工程规模和投资,确保防洪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