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 比降变化对泥沙输移的影响
比降是河流洪水输移演进的动力。比降在冲积河流调整过程中,不象河槽横断面形态变化那样剧烈,经过一场洪水塑造即可使断面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对输沙产生明显的影响,其变化一般是缓慢的。冲积河流的比降一般是沿程变缓的,呈下凹形,但河流的调整,往往使得流速沿程变化不明显,没有因比降的变缓而使水流的流速降低,而是始终保持某一固定的数值,甚至沿程增大,与河道比降的变化相反。其调整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变化,来调整水深值,从而保持流速始终处于较高的数值。往往是比降变缓,河宽减小,水深增加,从而使流速不变。表7-1给出黄河下游主槽1973、1977年汛期实测流量3000m3/s水深、流速的沿程变化表明,比降由小浪底站的8 ,到艾山以下河段减小到1 ,平均流速并没有减小,而是由2.0m/s增加到2.5m/s,因此使得平滩流量的水流挟沙能力沿程不会降低。
渭河下游河道的比降变化也较大[1],图7-7给出耿镇~渭淤13#,比降由4.5 过渡到2.1 ,渭淤13#断面到渭拦2#断面,比降由1.72 变缓到0.57 ,由图中给出的各断面的形态可知,水面宽是沿程减小,由上段的700~800m,到华阴以下河段减至250m,使得流速沿程不降低。图7-8给出北洛河下游河道河槽形态沿程变化也表明同样的情况[2]。因此,使河流沿程输沙特性不因河流比降的变缓而受到影响。从表6-5给出渭河高含沙洪水沿程主槽的冲刷情况说明,随着比降的变缓,主槽在洪水期冲刷深度,并没有减弱,而是略有加强。根据渭河下游、北洛河下游、三门峡库区151场洪水,流量变化范围50~5150m3/s,含沙量变化范围10~786kg/m3,比降0.27~4.50 ,得出的输沙公式: ,比降的方次仅为0.006,接近于零,对输沙的影响很微弱。造成上述输沙特性当然还与含沙量增加、流体粘性增大、沉速大幅度降低、输送更容易有关。
从表4-1给出的不同河流的比降的变化范围可知,几乎在同一比降条件下,不同河流所以均能达到输沙平衡,是由于洪水塑造了不同的河宽。如北洛河主槽宽仅100m,流量200~300m3/s的高含沙洪水均可输送,渭河下游华阴以下,比降不足1 ,河宽仅250m,1000m3/s洪水均可输送。因此形成大水塑造大的河宽,小水塑造小的河宽,且均可输送流域的来沙。
综上所述,在冲积河流实测比降的变化范围,看不出对洪水输沙的明显影响。
6. 调水调沙与河道整治相结合是改造宽浅游荡河段的有效途径
早在30年代,德国著名治河专家恩格斯教授,就指出在游荡性河道形成中水河槽的重要性。并得到众人的认同。沈怡在评述各家治河主张时,对治理中水河槽给予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因为种种病象均由河无定槽而起,所以如果要治河,必须首先使河槽定”,“无论何人来治河,都必须这样做”。可见具有河槽的重要。但如何形成中水河槽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游荡性河道治理的关键。
通过对游荡河道河槽形态调整变化规律研究,我们认识到单纯用河道整治工程治理游荡性河道是有困难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整治实践说明高村以下河段通过护湾导流,河道稳定,整治获得成功,然而对高村以上的宽浅河段,虽然也采用同样的整治办法,目前的摆动范围虽然有所减小,但在洪水期仍经常发生河势的突然变化,造成平工出险,给防洪造成被动。其主要原因是前者具有窄深河槽,河道容易控制。而后者河槽极为宽浅散乱,整治工程无法控制主流的自由摆动。
因此,首先要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然后加速宽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使其塑造的新河槽尽快稳定。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其原因是:
我们虽然能按照冲积河流形成最有利的来水来沙条件,制定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方式,但在水库运用的初期和正常调沙期将长时间下泄清水,在高村以上河段将产生较强烈的冲刷,经“八五”攻关方案计算初期最小累计冲刷量仍达9亿t,清水冲刷会造成滩地的大量坍塌,使河槽趋于宽浅,在水库排沙时还需要重新塑窄深河槽,从而增加了河道的淤积量。这是泥沙多年调节方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据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泄清水的运用经验,防止滩地冲蚀是高村以上河段整治的主要任务,对高村以上近300km长的宽浅河段,可按河宽700m,沿已有险工的对岸,布设新的护滩工程,使主槽尽快刷深,形成有良好控导作用且稳定的高滩深槽。
在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运用条件下,若能通过河道整治,把高村以上宽浅河道改造成主槽宽700~800m的窄深河槽,则可为利用河道输送高含沙洪水创造条件,在水库排沙时基本上不用塑造,洪水即可顺利输送,对于超过平滩流量的漫滩洪水仍可利用滩地滞洪,削减洪峰,保持天然宽浅河道的滞洪滞沙特性,以确保艾山以下窄深河段的防洪安全。窄槽宽滩的形成,既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同时又保持宽浅河道的滞洪削峰作用,使多年无法解决的宽浅河道游荡摆动问题,由于有了窄深河槽对主流的控导作用,得到较彻底的解决。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