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2)
2014-05-07 02:50
导读:三、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
三、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建立节约型社会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监督措施。
1、行政措施
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行政手段来合理引导,调整国家工农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对于工业、农业结构内部进行产业转化,鼓励农民向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低耗能型农业,节约宝贵的资源;对工业企业中高耗能、低产出、污染重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使用效益,对工业项目进行政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益,科学分析当地的资源情况,对于超过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充许上马,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好资源供需的总体平衡。
2、法律措施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制定更加严格的节水、节能、节地法规,建立健全项目资源环境评价体系,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工程措施
我国资源、人口、经济组合状况不理想,我国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石油、煤、开然气,电力资源却大部分都集中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这种资源与经济的不合理组合状况严重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协调好资源经济的组合状况,国家应对资源采用工程措施实行跨地区调配,保证国家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持续增长,目前国家兴建的大型工程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都是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技术措施
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为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大力节约能源,以最小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资源节约型工业,资源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节约资源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5、经济措施
建立节约资源的经济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机制和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运用经济措施节约资源是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企业节约资源,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价格体系,资源价格应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服务,即要有利于节约资源,又不能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运用经济措施对资源进微观调控。
6、监督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应强化监督,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各种监督保障机制,对资源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科学利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监督体系,对于生产、生活中的资源浪费严重的环节,一经发现严格整改到位,坚决制止各种浪费行为,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把好监督关。
四、紧抓重点,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都应付出极大的努力,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紧抓重点,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1、大力节约资源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任务,目前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应节约资源,提高单位资源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节约资源主要是节约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大力节约资源,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 加强污染防治力度
当前中国每年沿海发生赤潮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倍以上,酸雨影响面积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5万KM2,流经城市的90%河段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系统破坏严重,随着未来经济总量扩大,污染负荷将会成倍增加,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当前必须减少单位产出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推进资源的循环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排放,通过科技创新,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3、 能源发展结构调整
我国的能源结构应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结构,国家在制定能源发展中长期计划时,应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大力优先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五、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国家的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认识,紧紧围绕建立节约型社会这个中心、这个重心,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在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服务。
1、政府部门做表率
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应做表率,转变观念,应成为节约型社会的代言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做到不讲排场,节约资源,公务用车坚决反对用大功率、高豪华、高耗能的车量,在公务接待用餐中杜绝大排场、高标准,在政府部门采购中实行“阳光”采购。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转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发展速度轻能源消耗,只以GDP增长作为政府的唯一追求目标,在经济发展时不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肓目的超前开发、超速发展,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保障,政府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诣相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增强全民建立节约型社会意识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全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民的枳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提倡节约型社会观,通过加强宣传,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让每个公民都枳极自觉参予到建立节约型社会中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节约资源的典型,进一步树立全民的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明,建立节约文化。
3、全面协调,密切配合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而又宠大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水利、电力、能源、环保、国土等很多部门,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分工,紧紧围绕节约型社会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各部门,各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4、控制好人口总量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如果人口增加了,相应的资源需要量也会加大,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也会加剧,当人口的增加速度太快,超过了资源的可利用量,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超出环境承载力,破坏生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失去保障,为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科学的控制好人口增长速度,将人口总量控制在与经济发展的最优组合状态,人口容量不能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中央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深入开展节约资源活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