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降低噪音。噪音已被列为城市环境的第三大公害,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绿色植物茎、叶表面粗糙不平,有大量微孔和密密麻麻的绒毛,就象凹凸不平的吸声器,可减弱声波传递或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从而降低声能。如行道树中的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立体种植形成挡风墙,能起到很好的减声效果。经测定,40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dB,30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dB,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dB,道路绿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
保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的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
21世纪的城市绿化工作应特别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如何科学地构建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需根据每个城市的基本条件和特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营造城市外围生态圈(或生态环)。利用原有围绕城市周边的林带、经济林、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扩大规模,实现林木连片、连带、连网熓固烊涣帜竞腿斯ち值毓餐形成一个以林木为主的防护体系。同时,还需维护好城市外围的水库、河流、湖泊、沿海等自然水体,建成城市外围湿地体系。此外,需要加快建设滨水绿地和防护林,发展以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滩涂绿地。在城市近郊还可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实行封山育林,形成山体走廊林坡,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
市内绿地系统的建设。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协调绿地、水体、建筑之间的生态关系,使人群和建筑物依林傍绿。在构建上采用城市绿地系统点、线、面、组团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进行规划,以大面积公园、植物园、绿地广场等为专用绿地的“面”,以小型公园、街心花园、各组团、各单位绿地、住宅区绿地庭院绿化等为“斑”或“点”,设置于城市的各个地段和角落,见缝插“绿”,使点状绿地随处可见。在大小道路、街道的两侧或中间建设带状绿地,形成交通绿化带的“线”。还可利用城区内自然地貌的高差、某些建筑物和古墙等进行“立体绿化”。如此以线连点达面,形成巨大而完整的绿地体系。绿地系统的构造既要符合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的城市生态秩序,又具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和生机盎然的时代气息,能够突出表现城市的景观效果。具体构建指标为城市的绿地率达35%以上,人均绿地30m2以上注重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的合理开发。根据城市气候和土壤特征,在进行城市绿地构建时要适地适树,并考虑其观赏价值、功能价值和经济价值,按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好当地的植物物种,积极引进驯化优良品种,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系统的功能,使城市处在一个良好的多样性植物群落之中。
综上所述,营造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展现出的是一种内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内涵则是一种对人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方略;关注自然环境的实际也是关注人类自身,因此我们对待人类居住环境应该摆脱一元线式思维模式,而应该注重多维度思考,构造利于系统建构的“立体绿化”。
参考文献
1、杨贲丽、杨乃琴。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陈向远。现代化城市需要建设城市大园林〔J〕 中国园林 2001 (5)
3、严玲璋。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J〕 中国园林 2003(4)
4、贾丽、赵毅。北京城市的绿化与美化〔J〕“面向2049年北京的城市发展”征文集
5、成正佳。浅论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J〕电子文献:中国建筑市场研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