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中国工程公司应采用以战略管理为核心,以营销管理为命脉,以项目管理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未来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和项目管理,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针对重大事物,为企业指明方向和目标的,这方面管理一直就是中国企业的弱项;营销管理面向市场,追求为客户服务的成果,而国内和国外客户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而项目管理面向过程,是前二者的载体和过渡,它应凭借着先进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企业的战略设想和服务成果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落实到实处。这种发展模式在国内还大多不尽如人意,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环境自然需有更充分的准备。我国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迈出国门离不开战略管理的正确指导,离不开营销管理的正确引导,有了这种正确指导和引导,项目管理才能注入灵魂和生命力。
2.项目管理要实施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的局面应该改变。国有企业尽管不断变革生产方式和不断创新,但是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新型业主关系的特征,必然使我国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要进入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阶段。新型民营建筑企业正在成为新的市场主体,项目组织形式也将呈现出“自揽项目、自筹资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特点。在项目管理走入国际市场时,能否考虑企业法人担当法律责任,项目只承担经营责任,用一家牌子,多家分享,进行社会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民营企业更快成长。
3.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与资格认证工作需加强。为了应变国际环境的竞争与挑战,随着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及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认证将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将更加突出。我国项目管理人才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来讲,都还有较大的缺口,对于国外的工程承包项目来说,具体的项目管理和工程实施水平完全是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左右的。国际项目施工需要一个人顶一副重任,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我国的工程公司在参与每一个国际新项目时就会看到有一批在国内工作多年但第一次出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还可以看到在项目前期会输入一批新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又没有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及管理经验,再加上英语交流能力一般较弱,实际上在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一工作期间里,由于素质不足引起而必然要发生的每一次错误都会使项目管理成果水平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人才短缺问题对实行跨国经营并不断进行扩张的中国工程公司来说,仍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企业必须优先考虑和重点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中国企业过去那种只用人而不培养人的做法必须真正加以改变。同时,努力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化和人才的本地化也是当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4.单纯低成本海外扩张策略有很大的弊端。很多中国工程公司对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实施积极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是,实行项目成本管理只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创造效益的一个方面。从更高一级的层面上来讲,我们还应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设计和施工均以工程量来计算费用,工程量越多越有效益的做法不是很科学合理的。实际上,承包商通过招标承担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的角色之后,一定要对施工图进行优化设计,追求合理而科学的工程用量,要靠高品质的管理,使业主和承包商都能从中得到益处,并可以节约大量的企业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海外特殊的环境下,使我们的企业顺应国际项目管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这一基本的做法,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例如,中国某工程公司承担孟加拉某河道的清淤工程,按计划图纸水下开挖设计底高程要-15米,但当时的挖泥船最深只能挖-12米,需技术改造,同时,还需购进新的清淤设备,工期也非常紧张。后经过讨论和咨询,对设计进行了合理化改进,将开挖底高程抬高到-10米,结果,不仅不用改进挖泥船和购进新的清淤设备,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投入,而且还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减少了边坡坍塌带来的风险。
5.需建立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完善的国际采购渠道。中国工程公司主要的承包市场是在市场经济不很发达的亚非国家,除去一些小的紧急采购必须从当地市场解决以外,在国际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需要的大量的工程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往往都需要从项目所在国以外的国际市场来进行采购,这就必然会面临一个如何建立国际采购渠道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但中国工程公司的管理模式还很难做到通过市场选优,用物美价廉、运输及时的所需工程物资来保证配合国际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及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但项目所在国以外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费用往往占项目工程成本支出的比重是很大的,它是项目成本控制效果和项目利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国际项目管理中必须重视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