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的衍变——对城市边缘区农(2)

2014-06-30 01:04
导读:2.1.1 前后十年南湖花园城及其周边地块水面、农田的面积大小对比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变化可以用“天”来计算,城市的面貌在不断的更新

  2.1.1前后十年南湖花园城及其周边地块水面、农田的面积大小对比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变化可以用“天”来计算,城市的面貌在不断的更新蜕变。对比十年前后该地块的变化,跨度是相当大的。通过实地调查,同当地老农民的访谈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十年水面,农田和开发做居住用地的比例大致如下图所示:

   

  1993年                2003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前后十年间,南湖花园城地块的农田和水面的面积俱减,人们赖以生活的土地、农田正在逐步的被吞噬掉,而居住面积却是成倍的增长。

  2.1.2前后十年来,南湖花园城及其周边地块水面、农田的用地功能情况对比

  

  早期,南湖花园城的农田,主要是用来种植农作物及农副产品;水面上种植了大片的莲花,形成了大面积的莲花河塘,除此之外,河塘还被用来养鱼。这里的居民大多也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鱼谋生。

  而今,这里的大部分农田水面被填埋,征为土地国有,出让给开发商做房地产开发用,主要居住用地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

  2.2从该地居民对这里水面、农田所发生变化的情感上的反应来解读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的衍变

  在南湖花园城地块未开发前,人们多数是将田地作为谋生的手段。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光靠种植农作物来养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在不断的寻求另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谋生。这时,花园城的投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商机,他们有的或者将田地变卖,储备资金另谋出路,或者在开发建设活动找到就业岗位。这也就为花园城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建设用地和建设的物力。

  随着南湖花园城的发展,外来居住人口的增多,不同阶层的人在此汇集,南湖花园城已发展成为一座居住新城。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的居住环境和齐备的公共配套设施,在由于建设开发直接导致的该地块环境变差,最初开发商用已吸引住户的美丽莲花河塘殆尽消失的情况下,人们则把最初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农田景观作为参观享受的娱乐场所,例如,农家乐等。

  从最初的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到现在作为人们参观享受的娱乐场所,农田这一基本的大地景观元素在人们情感、理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2.3建造小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3.1小区建造对景观的遮挡

  原来南湖花园城的房地产开发,是将南湖这块地有着良好的自然风景作为卖点。例如,美丽开阔的南湖,成千上百的荷花藕糖,开阔的视野,将自然风景引回家等,作为宣传标语。抓住人们亲近自然的本性,吸引住户。

  但如今这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使得大量的水面、农田——藕塘、鱼池、水稻田等被填埋作为开发之用,水面、农田正逐渐减少,且高密度的开发建设,住户的房前屋后都是一栋栋的建筑,人们看不到所说的美丽的南湖,成千上百的荷花藕糖,人们的视线被遮挡,这里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打破了人们在这里买房的初衷。

  2.3.2建造小区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城市优良的景观能带动产生丰富的城市生活,城市环境的优劣,体现出一个城市生活的富足与否。而武汉素有“千湖之城”的美誉,好的自然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最大体现,如今面对水域面积逐渐减少,湖泊逐渐消亡,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因此保护城市地域扩散而造成的农田水面的消失,对于维护整个城市的自然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今南湖花园城的规模在4000亩土地上仍在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农田、水面将被填埋作为居住开发之用。

  这样开发商单纯的为了牟利而使得自然景观遭到破坏,一味的开发居住而没有考虑到住户的生活要求,不仅打破了生态自然景观自然的平衡,而且与现今开发土地的“多样性”的原则不符。

  2.3.3建造小区对周围土地价值的影响

  开发此地段虽然给房地产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但因此对生态自然景观造成了影响,降低了周围土地的经济价值,使其本身的经济属性不能很好地发挥。

  居民调查问卷的第9题:您认为下列选项中,促成您选择以现房价在此购房的首要因素:

  a.交通方便 b.环境生态 c.售楼处的介绍 d.房子质量高 e.其他_______

  

  问卷统计

  由图表可得,63%住户将b放首位。人们渴望与自然接触的迫切心理可见一斑。

  南湖花园城土地的原有开发,是房地产商抓住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的心理。

  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仅破坏了景观,挡住了住户观赏莲花河塘的视线,人均享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大降低,使得该地块的土地经济效益降低,为了丁点眼前利益,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相对大众利益,长远利益来说,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原因分析

  当城市建设伸向城市边缘区时,城市的无限制扩散在这块地上尽情的展开。这种开发建设不仅使该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其内部还产生了众多的问题:道路交通、油烟噪声、个别住户擅自开挖地基等,真是“损人又不利己”。除了房地产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住户炫耀式的“自豪”外,我们很难发现这种开发行为的其他优点。

  今天,甚至城市中的公园绿地也出现了控制不了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在这些敏感地带会有房子肆意建起来?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规划就是控制不住呢?

  究其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这都是中国封建余毒地展现,体现了家族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的矛盾,这也是现实社会一个长期潜在的危机。而且,此矛盾的痼疾,一定时期内很难消除。

  第二,缺乏政策的支持与法规的参照。由于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开发商利益先行,政府为了积累资金往往也忽略了对城市自然景观的塑造与保护。而土地作为开发商利益的直接攫取对象,且现今城市中心区开发饱和,城市边缘区地价低廉,城市呈现郊区化发展,因此开发商的目标转向了城市边缘区——这一景观视线,环境相对优美的地带,各种开发行为在此上火热的开展,同时也造成了农田逐步的缺失。

  因此,在开发设计前,没有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参照,那就不能够有力的排除个体利益的干扰,城市优美、实用的空间也无从保证,更不用谈什么城市特色了。

  第三,城市规划与空间景观设计的不和拍。城市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城市农田景观只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出现的,对于整个城市该如何保护、利用农田而言,没有做出直接的控制与引导,而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总体规划中,是以怎样的原则和标准指示这些农田所处的位置与其主要的使用价值。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该在规模、尺度上指引。

  第四,居民尚没有保护农田的意识。在该地块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建设使得大面积的水面、农田被填埋的同时,它毕竟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由于中国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得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认为好的居住条件,整齐划一的高楼林立,便是经济发展,富裕的标准,而忽视了它带来的消极的一面:水面、农田的缺失,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被剥夺,自然生态遭破坏……

  4.如何保护利用水面、农田景观之我见

  4.1提出理念

  处于城市边缘区的农田,是具有明显时空意义上“过程”特征的空间——既是城市与郊区的过度空间,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弹性”空间。因此保护城市地域扩散而造成的农田水面的消失,对于维护整个城市的自然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4.2建议

  根据对此地块的调研分析,现对农田景观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良景观附近的土地对景观的整体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发这些土地,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更要顾及长远利益。

  二、在城市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对于整个城市该如何保护、利用农田而言,应做出直接的控制与引导。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该在其规模、尺度上进行指引。有法律强制性的约束,同时增强政府和规划部门的执法力度,才会对破坏城市自然景观环境、违法、违规的建设进行惩处。

  三、单作保留。保有起农田的基本性质,使该地区的居民在此上进行生产活动。

  四、通过政府干预,强制性征地,在保有其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作为预留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如,根据用地现状,保有原有的水面和耕地的肌理,做一些人为的修饰,可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日常活动的娱乐场所,又维护了其性质,还为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预留空间。

  后记

  整个调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我徘徊过,迷茫过,但无论是问题的错综复杂还是自身能力与知识的局限,都永远不会浇灭我们探索的勇气。同时这个过程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视野应该面向广大市民,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才是规划人员工作的要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著.《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园林》期刊杂志.2004年第7期。

  3.李德华著.《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近代上海现代独立式住宅之发展(1)程力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