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5章 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制度
5.1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
(1)参加安装工程施工的各施工队负责人、班组长、技术员、质检员和施工骨干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部颁“规范”、“标准”和相关规范标准。
(2)主要工序操作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如锅炉、汽机、管道、电气、仪表、起重、焊接、炉瓦、调试等必须持证上岗,并且有相应的资质。
(3)各施工队必须配备责任心强、熟悉本专业技术、业务和部颁规范、标准的质检员。质检员工作上对口项目质检员,在业务上接受项目质检员的指导和监督。
5.2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
(1)国家或部颁的规程、规范、验评标准,上级及项目部制定的质量管理、监督制度。
(2)有效的设计文件、各专业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文件。
(3)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技术说明、技术标准和要求。
(4)电力部电力建设质量监督中心站颁发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江苏省电力工业局颁发的《江苏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和《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
(5)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业施工技术方案等。
(6)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实施的各项监理制度。
5.3工程质量的分级验收制度
5.3.1班组自检
施工人员应对施工质量负责,所有分项工程完工后均要进行自检,发现不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的问题,立即处理,不合格不交工,同时做好自检记录,根据该分项的验收等级,进行相应等级的验收。
5.3.2施工队复检
经施工队复检的是二级验收项目,施工队质检员根据自检记录对该分项进行复检,确认无误后,整理正式的记录保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5.3.3项目部质检员验收
经项目质检员验收的是三级验收项目,分项工程完成后,在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的基础上,施工队质检员提交复检记录交项目质检员,项目质检员对该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整理正式的评定记录,并办理签证后保存。
5.3.4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验收
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验收的项目为四级验收项目,施工队质检员在复检后,提交记录给项目质检员,项目质检员通知监理工程师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整理正式评定记录,并办理签证后保存。
5.3.5质监站(技术监督局)验收
经质监站(技术监督局)验收的分项分部工程,项目质检员在接到验收通知后,应同时通知其他各级验收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监督,并共同评定质量等级。
5.3.6隐蔽工程的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完工后,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正常情况下无法进行复检的工序或部位。特别应引起注意和重视的是,所有的隐蔽工程全部要经过四级验收检查。须隐蔽的工程,经施工队检查合格后,应提前将记录报项目质检员,项目质检员通知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整理正式记录并办理签证;未经验收的隐蔽工程不得隐蔽,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5.3.7工序交接检查
多工种接续施工的分项工程应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开工。
5.3.8现场验收
所有隐蔽工程、中间交接工程及四级验收工程在发出验收通知单24小时内如没有意见反馈单及到现场验收的将认为该工程合格,自动转到下道工序。
5.4原材料进厂的质量验收
(1)物资供应部门采购的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种原材料,如钢材及其它安装用装置性材料的质量必须是合格的,并附有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原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6.1.1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工作部门还有很多,如技术部门、检测部门、施工单位、工程现场管理部门等等。它们之间有着辩证的相互关系:“技术为基础、质量为根本、进度为关键、投资(效益)为目的,安全为保障”。因为受本人工作的局限性,无法将每个环节细述清楚,有些观点是出于理想状态的研究,论点的正确性还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但对于成本的管理,确实是需要全员意识,全员参与,对于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都是具有相当的意义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6.1.2后续研究方向
质量管理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它和其它方面的管理有关联,有时也有冲突。企业把质量定位为根本,那么,作为质量管理者,凡是涉及动摇质量这一根本的方方面面,都要管。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理所当然要管;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偷工减料,要管;为了节省开支而选择劣质材料或不合格供应商,要管;技术方案擅自修改而没有经过严格缜密的审批,也要管。
质量管理者的知识面一定要广,新世纪需要的是知识全面、视野开阔的管理人员。但是,如果一味强调“广”,就难免忽略了“深”。如何做到既广且深,如何将质量管理和工程其它管理揉合在一起而取得最大效益,这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6.2展望
质量管理将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继续遵循“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实施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两类质量专业人员。质量管理体系将与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其它管理体系相融,成为一体化的全面管理体系,以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质量战略注重可持续发展。由于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对消费者负责,企业作为整体还要对环境和全社会负责。预测毕竟是预测,无论如何预测,质量管理都将是一项没有终点的长跑运动。即使在未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洪军、薛淑华、赵雪峰.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浅[J].企业管理,2004(2)
[2] 邓兴华.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3] 王亚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及其矫正对策[J].小城镇建筑业,2000(7)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张伟明.中国核电网[D].广东深圳,518124
[5] 佚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2010年3月
[6] 熊向阳.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4年04期
[7] 美国项日管理协会编著.卢有杰,王勇译.项日管理知识体系指南[N].北京:北京电子工出版社,2004年
致 谢
时光如梭,在我大学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写下这篇致谢辞,我知道再多华丽的辞藻也难表我心中的谢意。
在这几年的学习时间中,我受益匪浅。这首先要归功于东北大学的各位恩师。是你们让我在人生的求学路上满载而归。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知识渊博,治学认真而严谨,从题目的选定到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由衷感谢您在论文上倾注的大量心血,您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令我无比感动。
这些时光会慢慢的沉淀下来,但无论何时,我想到这段岁月,都如同是看到一枚珍藏已久的夹在书里发黄的书签,永远都是那么璀璨、那么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