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持续和谐发展程力学(2)
2014-08-31 01:42
导读:四、可持续和谐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丰收不忘歉收,勤俭治国,细水长流。绝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寅吃卯粮。但作为当代明确提出
四、可持续和谐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丰收不忘歉收,勤俭治国,细水长流。绝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寅吃卯粮。但作为当代明确提出的术语,是在1980年发表的世界资源保护大纲(WCS),其目的在于把资源保护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不再是单纯的为保护而保护。稍后是1983年11月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经过对世界各地的广泛调查与有关人士讨论,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名为“我们的共同未来”(Our Command Future)的报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报告之中。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我们现在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草原的退化对我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再一次明确“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这一报告成为联合国及全世界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带有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所通过的世界《21世纪议程》,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地球承载力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人类必须生活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否则,便要发生天灾人祸,减去超承载力的那一部分。人们常说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所能维持供养的人口总量。
人口学家估计,21世纪内世界人口可能增加到150亿,如此下去,势必超过地球承载力,人祸当前,可持续发展者必须严肃考虑,认真对待。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求必须对资源综合利用。[3]再其次,多样性是建立稳定持续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从
生态学的观点看,多样性与稳定性呈正相关。生物种类成分愈多,愈趋稳定。因此多样性增大了它的稳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系统论方法思维看,可持续发展把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地区,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键,并为人与资源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整体框架,人与资源矛盾的产生与实质,是由人和这一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他组分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因而在解决资源的战略时,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21世纪也是一个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教兴国”乃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富民之术,为基础,百年树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首当其冲。21世纪的人类将不断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又不断与自然界一起共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的共生地理环境,共生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界的新的联盟”,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愿望。人以地为生,人地和谐,持续利用。
:
[1]李四光.天文地质古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89-689.
[2]李四光.第四纪冰川[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89-96.
[3]段超.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适宜方式初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34(4):47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