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环境失衡问题程力学毕业论(2)
2014-09-01 01:08
导读:2.生态伦理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生态伦理新思维是建立在后的信息社会,知识新时代的思维方式,是立足于人类与其它生物,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的生存状
2.生态伦理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生态伦理新思维是建立在后的信息社会,知识新时代的思维方式,是立足于人类与其它生物,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的生存状态的思想方法。
生态伦理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是多元思考和和谐共存。多元思考是指从植物、其它动物、人类以及三者共同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四个纬度思考问题,打破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单一思维。
3.实现生态伦理的途径和方法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具体实施:
第一,转变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旧思想,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化的,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痛定思痛后,我们要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控制环境指标。解决生态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做好产业引导,把产业发展引导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上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加大生态效益型产业比重,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第三,加强政府的环境立法和保护环境的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审计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力度,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资源开发“三同时”制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四,加强规划,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平衡。国家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开展生态建设,继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对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长期投资项目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中央政府主要负责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天然林、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恢复和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投入;各级政府应增加生态环境的投入;积极引入社会各方投资,逐步建立流域补偿、资源开发补、遗传资源惠益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五,提高民众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加强对民众的引导,一方面要使生态观念根植于民众,使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以生态眼光、生态要求来指导各项工作。我们应根据生态文化的要求,重新认识主体性的内涵,建构生态主体论,发挥主体协调人—社会—自然关系的作用,使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新世纪生态危机的警钟时时在耳边响起,共同生存于这个蓝色星球,无论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地球村的公民,都有义务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
〔1〕王素娟,生态文明——人类的必然选择〔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社版)2004,(3):40-41,56.
〔2〕唐孝炎.绿色奥运与大气环境〔J〕.科学人,2006,(12).
〔3〕方盛举,李韬. 论马克思自然理论对当代生态伦的启示,2003,(3):25-27.
〔4〕史玉成,杨红.论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76-79,107.
〔5〕高吉善,王艳萍.西部开发中心的生态环境及保护〔I〕.西部论丛,2004,(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