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及解决办法(2)

2014-09-29 01:13
导读:2 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于基层要求的强度为3~5Mpa,另一方面要考
  2 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于基层要求的强度为3~5Mpa,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基层的干缩温缩裂缝。在设计中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强度过高容易开裂,部JTJ034 2000规范标准,高速公路基层R7=3~5MPa。在满足车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取中值,通过施工过程的严密组合控制,通过7d潮湿养生,7d龄期只要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就行。
  (2)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一般水泥剂量应控制在4%~5%之间,绝对不能超过5.5%,如强度偏差大或达不到,应通过调整级配和水泥标号品种及严密控制施工过程碾压成型时间来达到要求。
  (3)配合比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大骨料宜多点,级配宜取偏粗限,合成级配曲线在中值线下方。
  3施工过程控制
  3.1含水量
  水泥稳定碎石是水泥与集料的水化凝结硬化的产物。含水量的控制影响到压实度的保证和裂缝的产生。考虑到混合料在运输、碾压过程中还有水分散失,尤其夏季施工时水分蒸发快,施工过程中对水的含量应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含水量过小时,基层表层松散,碾压容易起皮,难以压实;含水量过大碾压时粘轮,表面起拱,而且基层成型后水分散失愈多,形成的裂缝愈多。所以施工过程中含水量要控制适宜。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对于运输距离较远,运输途中,混合料宜用土工布等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一天施工中应根据日照强度和风力大小多次调整含水量,一般早、中、晚三次要调整含水量,同时试验人员应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用酒精快速烧测含水量,施工操作的前后台通讯联系应方便和顺畅,当现场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大时,要及时通知后场调整含水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2混合料拌和
  拌和时间不拌和必须要充分、均匀、稳定。拌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易出现粗细料集中、离析等现象。混合料铺筑成形后由于不同地段、上下层之间的干缩温缩性不同,易产生裂缝。
  3.3混合料摊铺与压实在施工时采用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减少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混合料摊铺后,应尽快完成碾压,缩短从加水拌和到完成碾压的时间。如果不及时碾压,水泥就会产生部分凝结作用,再碾压时,就会破坏已形成的水泥胶结作用,就需要消耗压实功,影响压实度,混合料的强度和性能也会下降,抗裂缝能力也下降。
  3.4基层养生及交通管制
  由于水分参与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水分的散失将影响其正常的反应,从而影响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强度,特别是广东地区气温较高,风较大,基层表面的水分蒸发更快,极易产生均匀的裂纹。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完成后,及时用薄膜养护,养生期不能小于7d,并且在养生期内要保持薄膜不能被风吹开,基层表面的水分不能蒸发,对于上基层在施工完成后基层表面的毛细水干后布洒透层油保护,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尽量封闭交通,以减少车辆荷载的影响,并尽快铺筑面层。在铺筑面层前要重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清扫工作,清除杂物,否则基层与面层之间结合的不好,易产生薄弱点,造成裂缝等。
  4结语
  施工中的实践表明,从已经施工的20Km下基层来看,由于该段通道和桥梁建筑物较多,已经施工完成底基层来看,能够肉眼看见的横向贯通裂缝不到10条。尽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向干缩温缩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施工过程中把好原材料关,做好配合比设计,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干缩温缩裂缝的数量就会明显减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2]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
  [3]李亚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交通科技,2003.
上一篇:九江市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策略程力学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