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在新建设中,基层平面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党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引导舆论、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基层平面媒体;新农村;作用
2008年10月12日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夺取垒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文化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宣传思想工作来营造。作为时代发展的记录者和推动者,基层平面媒体在这个伟大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西海农民报》就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家由中共海东地委主管、青海日报社主办,面向青海省广大农牧区,关注“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地市级党报,创刊至今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为海东地区乃至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
与其他媒体相比.《西海农民报》等基层平面媒体至少有四大优势:一是地位优势。地市党报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进行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重任;二是地域优势。基层平面媒体在一定区域内拥有历史的、现实的、的、文化的以及其他风土习俗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拥有畅通的发行渠道以及许多支持报业发展的热心读者;三是信誉优势。长期以来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在社会上产生了其他报纸所难以具有的威信-四是信息优势。中国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报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尤其是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因此.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基层平面媒体更应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充分发挥基层平面媒体在新农村建 设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垒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这说明.新闻媒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新闻宣传是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1、要引导公众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我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和拓展国内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在建设伊始,不仅农民,甚至一些地方官员也存在着模糊和片面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个新口号而已;有些人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投资建新房。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全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看待。针对这个问题,《西海农民报》在《三农聚焦》专栏中及时刊发了大量解析中央政策的深度报道,对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目标和实现途径以及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行了详尽而深人的阐释。同时在时评专栏《满天星》中刊发了《新农村不是盖大房》等大量时评,及时澄清了模糊认识,统一了思想。从这个层面讲,新闻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政府等部门不能替代的。
2、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但充满着挑战与机遇,也为地市党报提供了引导和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的广阔舞台。与传统的“三农”新闻宣传相比,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的视野应该大大拓宽,从过去主要宣传农村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延伸到、科技、卫生、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不仅要关注农村内部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外部与农村的联系-不仅要关注农民的就业与增收,也要关注农民的精神需求与权利保障;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内心世界,也要关注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自身的发展和新型农民集群的培养和造就;不仅要关注“三农”工作的强化,也要关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的协调发展。2002年,循化县辣椒出现”卖难”现象,椒农一年的辛苦眼看要化为泡影了。在《西海农民报》(时为《海东报》)等媒体的呼吁和推动下,省、地、县工商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联系了大批省内外客商举行现场销售会,使积压的10 0多万公斤线辣椒在十数日内销售一空。不仅使广大椒农增了收,也使一批农产品龙头看到了发展线椒产业的巨大潜力,纷纷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200 8年,循化线椒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较2002年增加了1万亩。企业的参与,撑起了线椒这个循化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这是媒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