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山陵园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与价值程力(2)
2014-11-24 01:02
导读:(二)乘势推进二期工程,全面夺得综合整治最后胜利 中山陵园环境综合整治是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南京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
(二)乘势推进二期工程,全面夺得综合整治最后胜利
中山陵园环境综合整治是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南京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品牌的重大举措。2005年11月一期工程完成之后,二期工程在前期取得阶段性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速推进。
中山陵园二期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王家湾、钟灵街(含东、西洼子)、铁匠营剩余片区的拆迁和天地园、博爱园、钟山运动公园、山北民俗风情园的建设。博爱园位于主城通往明孝陵的通道附近,包括水生植物园、季节性花园、环境雕塑园等。天地科学园结合南大太阳塔、地震观测所、陵园老邮局等成为一处与基地相关的考察学习
天文学、
地质学等天地科学的主题园,其中溪流间还规划了许多露营场地。钟山运动公园则结合
南京体育学院,为中山陵景区增添一个全新的体育休闲场所。这三大主题公园的新建为把中山陵园风景区打造成“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为南京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放大城市特色与魅力做出了贡献。
2008年是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决战”之年。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同心协力、一鼓作气之下,彻底结束紫金山南、北的拆迁遗留工作,完成下马坊遗址公园手表厂段的改造出新,完成博爱园、钟山体育运动园的环境修复建设。紫金山南麓的博爱园和钟山运动公园景色宜人、姿态毕现。风景区外围的水环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紫金山山南风景游憩区、沪宁高速南风景改善区的污水都被统一收集,排入城市管网。紫金山北麓出现巨大改观。在大规模的拆迁之后,浩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使全山植树将达20万株以上,逐渐“显山透绿”。紫金山山北入口公园与位于蒋王庙附近的王家湾片区被一举拿下。航空烈士纪念馆亦在山北逐渐建成。整个中山陵园风景区面貌全然一新。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效果与评价
整治工程自2004年3月全面启动,历时4年,共计投入40亿元,完成了330万平方米13个村、9个居民片总计3729户居(农)民和31家工企单位的拆迁,拆迁的建筑总面积共约70多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拆建还绿、退耕还林,使景区新增绿地7000多亩,南京市民人均绿地由此增加0.6-0.8平方米,景区森林覆盖率由70.2%提升到82%-85%。真正实现了“还景于民”、“还绿于民”。
同时结合风景区历史人文特色,在景区外缘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前湖公园、博爱园、天地科学园、钟山运动公园、山北民风区、山水生态区等景点,提高了周边环境的景观质量,丰富游览设施,进一步增强了风景区为本地市民的服务功能,使中山陵园风景区成为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繁荣之园,成为南京城市“绿肺”、都市区的核心地带和历史文化集中代表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负厚望,成为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生态文明的扛鼎之作、南京市政建设的震撼之作。
四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达到了“惠民、惠山、惠城”多方受益的优良效果。随着综合整治的推进,大批市民和游人受益。过去被村舍、农田和污水包围的景观湖,重新成为绿树鲜花环绕的湿地公园,大批前来晨练的市民从中受益。一批免费开放的遗址公园,吸引众多市民前往寻古探幽。全长2.4公里的人行木栈道与山南山北两条登山道,方便人们登高漫步。搬离景区的拆迁居民在妥善安置中生活质量今非昔比。环境综合整治也使紫金山满身披绿、景区水灵气四溢,为野生鸟类等动物的在此歇息、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紫金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延续。霹雳沟的自然山水引入梅花谷公园,形成了近百亩水面;琵琶湖公园水面扩容1/3,新增面积50亩;下马坊、博爱园、钟山运动公园三大公园的建成,又使紫金山的水面新增了200亩。在对遍布山林的水沟实施整治后,水系贯通,“十水绕钟山”的格局成型。整治使南京“人文绿都”的生态品质凸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更加丰富。青山入城,山城一体。绿地、山林、水体面积的增加,扩大了城市“绿肺”;一批散落民间和地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治得到了发掘保护,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明孝陵重现600年前历史风貌,观音阁大石壁等一批重要文物被发掘保护。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为改善了景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面貌,为景区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水土风貌和生态建设得到切实维护和提高。景区周边原来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完全展开的精美画卷。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的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各项事业迈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在2007年底成功进入国家首批5A级景区,2008年底又成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景区管理是景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确保景区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拆破、景点出新、景区亮化等专项治理,初步实现了景区由治理脏乱向提升品质的转变,城市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提升,景区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景区新一轮的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新命题、新任务,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前提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建设。中山陵的环境综合整治解决了景区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扫清了障碍,夯实了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是中山陵园风景区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次机遇中,景区用时4年耗资40亿,完成了一系列拆迁、绿化与建设,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紫金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南京城市“人文绿都”生态品质得到凸显,城市吸引力和魅力得到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将进一步发挥拉动旅游、打造旅游强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在建设“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中的示范作用,对今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
[1]《蒋宏坤、戴永宁同志在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1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钟山风景名胜区外缘景区规划设计》,2004年5月。
[3] 万志洲等:《中山陵风景区(紫金山)森林景观建设的研究》,《城市
林业》,2006年第4期。
[4] 李冀:《中山陵园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纪实》,《南京日报》,2007年12月6日。
[5]《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情况简介》,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