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2)

2013-05-29 01:14
导读:二、开展中小学健康的有关策略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2010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之一是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

  
  二、开展中小学健康的有关策略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2010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之一是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要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自身规律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完善人格,它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进入逐步普及阶段。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出高招、见实效: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研究及宏观;三是加大学术研究的政府投入,鼓励各种学术研讨和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规划,逐渐规范培训课程;五是鼓励基层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第一,深入研究,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
  首先,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小学学生的成长环境。这些学生生活在对外环境不断扩大,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快速普及,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生活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是这些孩子不好,而是社会环境太复杂。当然,社会环境复杂不完全是坏事,这些新型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总体来讲是好的,但有副作用。那么,这样的环境到底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次,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当代中小学学生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学生承受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已经成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要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最后,要着重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等群体,要加强针对性的研究,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网瘾问题、违反犯罪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等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第二,认真,积极推广各地各校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第一个方面是规章制度是如何保障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如何培养和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四个方面是科学研究是如何深化和取得实效的。
  第三,坚持研究,坚持专家引领,加强舆论宣传。坚持调查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发挥专家及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中青年学者的作用,探索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传媒的积极功能,逐步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第四,开拓视野,立足本土,把国际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请进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心‘使得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发掘人的潜能”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关注人的积极情感的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009年6月,首届积极心理学大会在美国费城召开,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51年,人类有51%的人将达到“健康地成长(flourishing)”
  (简称5l,51),也就是说,那时有51%的能经常感受积极情绪,感觉到人生有意义,能够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中国建成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与积极心理学的“51%”目标相互促进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国家,我们相信,2051年中国“健康成长”的人口能够赶上甚至超过“51/51”的目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和谐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开放、好奇、愉悦、热情、感激、希望、幽默等,研究这些积极情感体验产生的机制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上,则会让学生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包括自制、勇气、正义、仁慈等,探索这些品质和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重要内容,无疑对学生心理健康能起到极好的和干预作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倡导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以调动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校建立积极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还不成熟,在开拓视野、积极引进的同时,我们要立足本土,加强研究,既要借鉴国外的已有经验和研究成果,又要有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声音,把国外的经验为我所用。

上一篇:关于意缺陷多动障碍亚型反应抑制能力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