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小学情绪教育及其策略探析(3)

2013-05-30 01:39
导读:四、中小学校情绪策略 一个人的情绪虽是与生俱来的,但情绪行为却受到后天或事件的影响而时时改变,对于情绪表现也有若干规范,所以一个成年人的情绪

  
  四、中小学校情绪策略
  
  一个人的情绪虽是与生俱来的,但情绪行为却受到后天或事件的影响而时时改变,对于情绪表现也有若干规范,所以一个成年人的情绪特征是情绪“社会化”的产物。然而情绪的社会性规范并非所有都是符合卫生的,例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便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很多男人因此而压抑并积累了不愉快的情绪,拖延及掩盖了确实存在或想像中的问题。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情绪困扰是很常见的,帮助学生顺利、圆满及正确地解决并度过难关,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会了解、和利用情绪
  了解他人的表面情绪并非困难之事,而了解深藏在他人内心中的情绪,则相当困难。在心上,有“同理心”(empathy)一词,指设身处地地感觉他人所感觉的情绪,在心理治疗方面经常会使用角色扮演法或心理剧的方法来使人设身处地地体验被扮演者的情绪。这种方法有助于同理心的发展。学会了解别人的情感是一种高深的,它是依情境而定的,所以无法一一列举,但仍有一些原则可循。
  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提到美国中小学的情绪教育课程时认为,了解情绪就是指人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及起因,并辨别感觉和行为的差距;管理情绪就是要学会忍受挫折、疏解愤怒,能以口头来表达负面情绪,避免诉诸肢体暴力,善于自我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而利用情绪就是能够克制冲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善于倾听,并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拥有了这种能力,便能够充分享受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有效地解决人际冲突。
  情绪的管理可分为管理自己的情绪与管理他人的情绪,由于二者在方法上有共通之处,故合并在一起来讨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便从父母与老师那里学会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知道在某种场合可以表达某种情绪,或者不可以表达某种情绪。我们情绪教育的目标应该在于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是提高儿童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是提高儿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场合发作的能力。积极管理的目标在于尽量减少不愉快的情绪,保持或增加愉快的情绪。因此,作为教师或学校辅导人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 建设一个有利于情绪教育的学校环境
  情绪教育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教师的任务,其成功与否是与整个学校的环境分不开的。因此学校环境建设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建设对情绪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情绪教育的学校环境包括:
  第一,建立学校优质文化与归属感。每个学校因为与自身条件的关系都有自己的文化,利用这种独特的文化,营造师生以学校为荣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这不仅为学校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动力,而且会使学校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他所属的团体产生关怀之心,愿意为团体付出。
  第二,创造一种能为学生带来成就感的教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而使人能尽其才,因此学校的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教学而获得成就感方面。
  第三,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扭转以书本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升学就业为惟一目标的现状,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更可从各种不同的正式与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中启迪学生的智力与人格发展。
  第四,加强生活教育,或者说情绪教育应该尽量生活化。例如可以利用午餐开展有关生活礼仪、营养、卫生、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习尊重他人,学会体会他人劳动,学会体验感恩、欣赏和分享他人感情。
  第五,建立并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制度。近年来,世界很多都在进行加强中小学团体辅导和提升教师心理援助能力的努力,并共同推进资格认证制度,期望着那些人格发展偏差、情绪控制力不足、个人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教师与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之下,重享心灵的温暖,健全其人生,从此减低负面社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六,开发情绪教育课程,将情绪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情绪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结构式的课程设计以及融入生活的潜在性学习两大类型。至今EQ仍然是一个较为松散的概念,相关的适合中小学校教学活动的情绪教育比较缺乏,因此,应该鼓励教师合力开发情绪教育的个性化题材,结合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公民与教育、健康与体育教育等,并融入班会、周会,以不同的主题、系列教育与训导的方式,协助学生发展和谐的情绪。
  (三) 提高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水平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常常被社会赋予较高的道德期望,因此教师的情绪管理可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部分,小到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大到影响教学品质、学生成就甚至社会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面对各种情境接受挑战,情绪也常常会不断地波动,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就不可能创造出较佳的教学品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工作有一个定义:工作的目的应当是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乐趣的。
  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名背景、能力、兴趣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室中的活动进行是复杂多样的,又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大多数时间都需要做出快速的反应。在这种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下,要求教师比较完美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需要比常人更多的毅力与自律能力的。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同时进行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展开,又为教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已有相当多的表明,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着工作疲劳、焦虑、角色过度、完美倾向等有损身心健康的表现。从人性层面上说,教师也是人,表现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是从教师的工作层面上来说,是不允许他经常处于潮起潮落的情绪动荡之中的。因此,在遇到压力、挫折时学会控制愤怒、哀伤、退缩等不良情绪反应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修课之一。培养沟通的能力、培养自信心与同理心、了解自己并悦纳他人、充分了解并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等都是培养健康的情绪的有效途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庸》有一句话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人的情绪的养成,不仅着眼于追求个人的成功,更期盼着经由人际和谐,达到天地万物和谐生长的更高境界。
  如果说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创造了的奇迹,那么提升人文智慧的情绪教育应该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调现象的重要途径了。情绪教育的要旨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的情绪,妥善管理自我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和不正当的欲望,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认识他人的情绪,了解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追求较佳的人际适应与人际关系。教育界与整个社会应该尽可能为学生与教师营造人性化的情绪教育环境,培养出积极、善良、负责、有信心、健康的新一代民。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