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呢?第一,培养强烈、稳固而广泛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总有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刻,这便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时机。有了好奇的时候,要敦促学生不要让这一瞬间的“心灵之光”轻易错过,寻根究底的精神,勇于探索思考,会使中学生有所成就。第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本着对自己、对老师、对负责的态度,认识到不好好学习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也是为了将来建设祖国,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确立奋斗目标,争取好成绩。对厌学科目订出近期可以实现的阶段目标,实现目标,获得愉快的体验,再提出新的目标。家长也要适时调整自己不合理的期望值,学会把对子女的期望值调整到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让父母的希望变成他们前进的动力。取得好成绩会使中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可能成为一种.’享受”。第四,培养意志力。学习活动中免不了有“败走麦城、,之时,此刻就应靠意志来努力维持和强化兴趣。学习作为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它不可能像躺在沙发上欣赏那样轻松,也不会像“小园香径独徘徊,,那样悠闲,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必须为他们鼓劲,捉使他们培养坚强意志,不断奋勇攀登。当然,用意志力强制自己专心学习,开始可以要求低些,以后逐渐提高要求。
三、逆反心理
中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反抗常常呈现出急风暴雨式的状态,他们实现了“心理断乳”。主观上,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了,成人感使他们误以为自己是大人了,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气魄,希望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但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希望还不脱稚气,而父母长辈仍以小孩看待他们。这样,主观欲望和客观现实就出现了矛盾与冲突,从而产生对师长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对他人的、、帮助产生抵触情绪的体验和行为方式。其实,这是由中学生知识欠缺、经验不足、认识间题片面所致。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尊和价值感来自教师们的评价,老师说好就是好,老师说不行就是不行。进人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化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他们发现,老师和父母说的并不是绝对正确,自己的价值和自尊已不再完全由师长的评价来反映,更重要的是来自伙伴群体的认同,倘若他们在与与他人的相处中,行为得到否定,他们就会对已有价值观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他们总觉得,听从别人的意见,似乎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总是怀疑他人的诚意和好心。要克服逆反心理,最主要的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一个人的进步虽主要靠自己努力,但别人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与人为替,相信别人的好意、师长的一片诚心,与人交往多看别人的“闪光点’,虚心向别人学习。此外,请一两个与自己关系好的人监督自己,当自己有逆反心理表现的时候,要他们及时提醒也是很有益处的。
四、早恋规象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外形的剧变、内部机能和性的成熟,加之好奇心、模仿力强,成人的外貌和姿态掩盖了他们心灵的幼稚。实际上只不过是生理成熟加快,认识能力还较差,各方面还很幼稚,他们对什么是爱情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倾慕异性,乐于与异性交往,萌发对异性的爱慕与追求,对异性友谊更有一种神秘感,这是青春的萌动,也是其生理心理开始成熟的表现。但过早地交朋友、谈恋爱,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还易发生偏差,造成意料不到的后果。早恋会分散学习精力,据,早恋学生成绩急剧下降的占80%以上,成绩有所上升的几乎没有,能维持原有水平的仅占24%v。有80%一90%的早恋者思想情绪时常出现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学习与进步。有的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疏远,性情开始孤僻。由于家庭、学校、对早恋持否定态度,早恋者经常想的是如何秘密接触而不被发觉,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爱慕的对象,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这也使得他们因不断隐蔽自己而产生负罪感。更有甚者,极个别观念淡薄、意志脆弱的学生还可能犯两性关系的错误。
为此,作为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教会子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作为老师应当理解他们的处境,重视掌握一定的分寸,绝不能在他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进行训斥,要引导他们多参与生活,多培养兴趣,到集体中来,到社会中去,充实自己的情怀,转移兴奋中心。早恋不是心灵的碰撞,应尽快从早恋的泥潭中解脱出来。作为中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航向,这样才容易拒绝二旁门左道”的诱惑,不会过早地在儿女情长中浪费宝贵的时光。还要用坚强的意志克制情感的流露,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恋爱是人生的必然经历,但那是将来的事,爱情是专一、严肃、神圣的,中学生不要轻易涉足。中学生绝不能放纵对异性的恋情,更不要有意识的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而应将其控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对待自己爱慕的同学,应该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总之,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消除性神秘感,关心天下大事,不缠绵于轻浮,不沉迷于声色,端正自己的言行,走出早恋的误区,拥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