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冬种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2)
2013-08-22 01:10
导读: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 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 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
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
2、三元复合肥450kg/hm
2、硫酸镁30~60kg/hm
2、硼砂7.5kg/hm
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
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
2),对水900kg/hm
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
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
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
7加强,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
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 15%多效唑,对水750kg/hm
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
2对水750kg/hm
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5)线虫病。可用灭线磷30~60kg/hm
2或米乐尔75kg/hm
2于种植时穴施。
9适时收获 一般在茎叶逐渐正常枯黄,块茎趋于成熟时收获。收获前1周停止灌水,选择晴天采收。薯块放在透风避光处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