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2013-08-25 01:06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棉花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棉花斜纹夜蛾;发生;防治
关键词 棉花斜纹夜蛾;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 棉花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特点,针对引起棉花斜纹夜蛾暴发原因,提出和
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莲纹夜蛾,全国均有分布。
斜纹夜蛾上只作为蔬菜害虫,数量不大,但极具暴发潜能,一旦生态控制因子丧失,幼虫生存率大幅提高,60多种
作物受到掳掠,为害棉田,棉株被洗劫成光杆。
1发生规律及特点
斜纹夜蛾1年发生5代,各代发生期几乎与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同步,但对的要求却大相径庭。斜纹夜蛾要求适温25~28℃、高湿90%左右,最高温度超过38℃时卵不孵化,幼虫及蛹出现反常兴奋,代谢失调,发育出现短暂中断;土壤含水量低于20%,幼虫不能正常化蛹,成虫将无法展翅。由于怕旱怕热的习性,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卵的孵化以早晚为多,幼虫取食以早晚为盛,成虫选择生长茂密、植株高大的荫蔽棉田产卵,以逃避烈日烘烤。
2暴发原因
斜纹夜蛾虽然要求适温、高湿,但暴发为害均在长期干旱、骄阳似火的年份,历史上“梅天不霉”,高温季节提前,即梅季(6月11日至7月10日)30d时间,平均气温高于或接近28℃(常年低于26℃),雨量少于100mm(常年300mm以上),伏秋连续干旱的反常气候,才在沿江广大地域内暴发成灾。原因是这种气候使天敌数量锐减,斜纹夜蛾得到解脱,幼虫存活率大幅提高而猖獗危害。
斜纹夜蛾的“食客”众多,捕食性天敌较为直观,梅雨明显的沿江棉区捕食性蜘蛛占绝对优势,蟾蜍和青蛙也是大张挞伐的英雄,它们对猎物具有特殊的搜索能力,繁殖力强,正常年份种群波动小,是棉田生态中稳定的“卫戌”部队。据研究,寄生性天敌种类更多,攻击反应敏捷,围歼贡献更大。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正值各类蜘蛛大量产卵扩充战斗力的阶段,若28℃高温提前到梅雨季节,相对湿度低于78%,除沟边和土面的豹蛛外,棉蛛上的各类蜘蛛都停止产卵,已孵出的若蛛生存率大幅下降;伏秋连续干旱,将进一步加速蜘蛛减员。长期干旱,蟾蜍和蛙类的后代的生存基地减少,种群数量降低。寄生蜂在低温环境中也会出现羽化不全的现象。天敌“兵源”骤减,战斗力低下,这是斜纹夜蛾在并不喜欢的干旱气候年能够猖獗的原因。常规年份,不恰当地使用农,也易引起斜纹夜蛾暴发成灾。1998年,出现两度梅雨,蜘蛛种群丰富,由于受到1997年棉铃虫暴发阴影的笼罩,我市周边棉区的全程用药,至8月17日,已用药8次以上,致使天敌荡然无存,不仅造成棉铃虫人为猖獗,连最易招引天敌的斜纹夜蛾,也在吃光黄豆、山芋叶片后,爬满田埂、大道,集体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