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温州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对策(2)

2013-09-12 01:15
导读: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全市列为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48个乡镇。重点建设以木麻黄为主的123km泥质海岸宜林地段;在

  
  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2.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全市列为国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有48个乡镇。重点建设以木麻黄为主的123km泥质海岸宜林地段;在此基础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总面积达到1.77万公顷。
  2.2平原林网建设工程
  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平阳、苍南等县(市、区)平原水网地区86个乡镇,按照省局“高标准平面绿化建设工程”要求,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25%以上。
  2.3通道绿化建设工程
  本工程涉及全市114个乡镇。重点建设金丽温、诸永、同三线温州段高速公路隔离栅两边绿带50m,以及沿路通道两侧山地的生态公益林,建成后总规模达到4.57万公顷。
  2.4城镇绿化建设工程
  全市重点建设是人工造林1 323hm2、林相改造1 444hm2、林地管护5 510hm2,使绿地达到1 432hm2,城镇公园达到850hm2,保护林达到4 475hm2,街道绿化达到650hm2,庭院厂区绿化达到930hm2。
  2.5重点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2个国家级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区、20多个县级风景点线,有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国有生态林场14个,总面积达3.55万公顷,是我市风景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必须花力气建设好、绿化好、保护好。
  2.6生态防火阻隔带建设工程
  采用生物防火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应列为长远防火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省界线248.8km,地区界344.4km,县界885.2km,乡镇场交界与重点防火范围内8 008.5km。要经过15~20年努力,使全市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提高森林自身的综合防火能力。
  2.7库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我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按库区周围500m范围,或第1层山脊、小支流300m内范围,森林按水源涵养、护岸林、水土保持林的要求,全市需建设库区水源涵养林2.8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500hm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8水系源头生态林建设工程
  温州市辖区有瓯江、飞云江、敖江、楠溪江、大荆溪、清江、浦门溪、甘溪、交溪、沙程港水系。全市需在上述水系河流源头封山育林1.35万公顷,封山护林13.69万公顷,营造水源涵养林1.73万公顷,封护灌木林0.72万公顷。其中,飞云江流域生态林4.92万公顷,敖江生态林2.99万公顷,楠溪江生态林4.67万公顷。建成后的生态林将发挥森林“海绵作用”,减少雨水径流的冲击动能,增强保土防冲、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减轻中下游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生活用水质量。
  
  3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措施
  3.1建设体系
  为如期实现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在现行建设管理体系外开拓新管理模式。但是,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论管理体系如何,其最终要落实县乡级政府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建设生态环境、为民办实事的职能。
  3.2营林技术措施
  3.2.1“封、飞、造”结合。对具有萌芽更新、母树飞籽更新条件的宜林地块采取封山育林,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对连片面积较大的迹地,采取飞机播种造林办法,加快绿化进程;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人工造林,种植速生常绿树种,加大混交林的比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抗逆性、稳定性。
  3.2.2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全市25°以上的陡坡耕地约有1.40万公顷,沿线急待退耕还林的有0.12万公顷。对于退耕地要发展一批生态效益较好的温州地方名特优林或其他商品林,以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和土地生产力。
  3.2.3注重林相改造,逐步提高混交林比例。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木荷、山杜英、深山含笑、南酸枣、浙江楠、槠栲栎类等乡土树种及驯化适宜低山种植的桉树、木麻黄、相思、米老排、湿地松等常绿速生树种的造林。通过栽阔保针,使现有林分逐步向松阔混交、杉阔混交、乔灌混合演替。
上一篇:杂交榛子品种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