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2)
2013-10-07 01:24
导读:3槟榔产业现状 槟榔加工的主要产品有2种: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
3槟榔产业现状
槟榔加工的主要产品有2种: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产品。榔玉也称食用槟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的产品。将采下的果晒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匀烘焙,每天翻动1次,约3d果皮变黑可取出,冷却后用锤子打破果皮取出种仁,再晒1~2d即可成榔玉。100kg鲜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据王祝年报导: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槟榔主要供用和省内人们自己嚼食,销往湖南的产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槟榔急剧扩大,从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扩展到了广东、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槟榔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生产药用的榔玉改为生产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产药用榔玉,即使生产也大多用质量较差的残次果实加工,其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依靠进口补充。
海南每年销售到湖南的槟榔产值有6~7亿元,但经过湖南加工后,产值就达到40~50亿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槟榔初级产品上,开发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产品。
4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
随着人们对槟榔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何发挥海南(琼)的土地、气候优势,(台)的种植技术优势,湖南(湘)槟榔加工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槟榔”品牌,值得关注。
4.1加强琼台合作,提高槟榔种植水平
台湾同胞种植槟榔技术水平高。有台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种植槟榔,因其水平高,2006年整园槟榔开花,单株花苞5~6个,比海南本地种植户的槟榔园开花早、多。海南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槟榔种植技术则相对落后。加强琼台合作,优势互补,还可解决部分农户盲目开山种植槟榔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2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琼湘两地槟榔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一是湖南的槟榔加工技术领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槟榔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江泽林,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5.
[2] 陈良秋,万玲.我国引种槟榔时间及其他[J].中国小康科技,2007(2):48-50.
[3] 洪清煌,黄朝宗,王德男,等.果树[M].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989.
[4] 周江梅.台湾农村建设动向[J].台湾农业探索,1998(1):32.
[5] 郑金贵.闽台、榕台、漳台农业的比较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2):18.
[6] 陈良秋.提倡科学施肥 提高槟榔种植效益[J].海南农垦科技,2006(1):29-31.
[7] 邓建华.请湘企到海南加工槟榔[N].海南日报,2007-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