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
2013-10-07 01:2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 槟榔产业;中国槟榔;生态;附加值
关键词 槟榔产业;中国槟榔;生态;附加值
论文摘要 概述了我国槟榔发展状况;并就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材;槟榔树姿挺拔优雅,是热带地区城乡的优良观赏植物。
1我国槟榔栽培概况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 100多年的。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其中的“仁频”指的就是槟榔。我国古籍《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对槟榔植株形态作了很详细的记载。海南和两省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种植。
1.1海南省槟榔栽培概况
据报导,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1万公顷,占中国大陆槟榔栽种面积的99%,收获面积2.33万公顷,总产量7.48万吨,产值18亿元以上。目前槟榔已是海南省热带
作物中仅次于天然橡胶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2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槟榔产量保持在平均3 129kg/hm
2左右,单株产量约1.9kg(按种植1 650株/hm
2计,下同。)。
1.2台湾省槟榔栽培概况
在我国台湾省,槟榔被列入果树类。2001年产槟榔16.51万吨;2004年槟榔面积5.3万公顷。台湾的槟榔号称“绿色黄金”,全岛均有种植,以屏东、嘉义、南投、花莲、台东等地为多,合计占全岛总产的74.5%。栽植容易,回收快,利润好,1996年槟榔产值3.47万元/hm
2(人民币)。农民栽植槟榔意愿高,导致槟榔栽植面积不推自广,急速增加。至1999年台湾栽植槟榔的面积已达5.7万公顷,槟榔年产值超过133亿元(台币),占农畜产值的4.2%,仅次于水稻,为果品类之冠,已成为台湾的高作物。台湾岛虽然不是槟榔栽培的最适宜区,但却保持着世界单产7 832kg/hm
2的纪录;单株产量约4.75kg(国外以马来西亚单产最高,为1 625 kg/hm
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槟榔的药价值及其主要用途
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种仁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槟榔在我国的别名众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频、宾门、槟榔子、橄榄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槟榔性味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等,外用治疗青光眼等症。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材。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适量食用槟榔具有一定的作用。成熟的果皮(榔壳)称大腹皮,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是轻纺原料,经加工后,可制成优质纤维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还可用来编织地毯等。除药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台湾、广东、云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一些地方,群众有咀嚼的习惯。花苞可治腹水,健胃,疗腹胀,散气滞,止霍乱。槟榔叶可编织扇子、草帽等工艺品,也可扎扫帚;果含单宁和红色染料,可分别提取栲胶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单宁,供制皮革、染料和药用。新芽还可作蔬菜(台湾同胞称之为“半天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