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2)
2013-10-07 01:24
导读:3.3播期 玉米易感病时期与灰飞虱迁入盛期相吻合,是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半夏玉米和麦田套种玉米与灰飞虱1代成、若虫盛发期相遇,毒源大量,
3.3播期
玉米易感病时期与灰飞虱迁入盛期相吻合,是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半夏玉米和麦田套种玉米与灰飞虱1代成、若虫盛发期相遇,毒源大量,造成半夏、麦套玉米发病重,而麦收后灭茬直播发病较轻。
3.4毒源
灰飞虱寄主广泛,在多数禾本科
作物和杂草上寄生。玉米田边杂草是灰飞虱和粗缩病毒越冬、越夏的寄生场所,由于沟、渠、路边等地带杂草丛生严重,也成为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3.5虫源
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近几年1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特别是麦田1代灰飞虱残留虫量高,对当年灰飞虱发生量影响较大。高峰时玉米田150~225万头/hm
2。经连续4年带毒率测定,带毒率20%~28%。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是玉米粗缩病重发生关键因素。
4防治措施
4.1防治
(1)适当调整播期。尽量不种半夏玉米,或适当晚播,避开玉米感病的敏感期与灰飞虱高峰期相遇,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尽量缩短小麦和玉米的共生期,麦收后灭茬直播,避开5月下旬至6月上旬1代灰飞虱成、若虫盛发传毒期。
(2)选用中、早熟耐病品种,耐病性相对较强品种有:农大108、鲁单981等。
(3)加强田间,彻底清除玉米田间及田边杂草,不给灰飞虱提供越冬越夏场所。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4.2
化学防治
(1)推广使用包衣种子。种衣剂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不但能防治地下害虫,病害,而且剂随种子出土传至地上苗,还可兼治灰飞虱、蚜虫等地上害虫,减轻灰飞虱在玉米苗期发生和传毒,药剂有效期一般35d左右。
(2)药剂防治。重点是防治田间的传毒昆虫灰飞虱,保护玉米苗期不受灰飞虱取食、传毒。第1次用药在玉米二至三叶期,用10%吡虫啉类300g/hm
2或25%扑虱灵类药剂300g/hm
2加菌克毒克或植病灵再加生长调节剂,对水600 kg/hm
2喷雾防治。若田间虫口发生量大,应在1周后进行第2次防治,以加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