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壤旱地玉米间作芭蕉芋高效种植模式(2)
2013-11-07 01:31
导读:2 玉米间作芭蕉的增产机理 间种比混种之所以大幅度提高2种作物的产量,根本原因在于采取合理的规格和错开播种期后,大大改善了群体的相互结构和通
2 玉米间作芭蕉的增产机理 间种比混种之所以大幅度提高2种作物的产量,根本原因在于采取合理的规格和错开播种期后,大大改善了群体的相互结构和通透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如原混种种植基本属方形模式,玉米仅3.6万株/hm
2。而间作属宽窄行模式,尽管增加到5.1万株/hm
2,但由于加大了宽行17 cm,而且错开了20~30 d的播种期,因而两作物群体封行后相互争光的时间从过去60 d减为30 d。而且此时玉米已进入花始穗期,雌穗的行数、粒数基本已经定局,可以实现稳产,而此时芭蕉芋也才进入始花期,且玉米收割砍去玉米秆后,芭蕉芋的光照条件立即变成比单种、混种都有更充足的通风透光条件,结芋期又还有整整3月之久。所以单产大幅增加,有些高产地还创出过单产5.25万kg/hm
2的记录。
3 小结与讨论 (1)玉米间作芭蕉芋与玉米混种芭蕉芋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采取玉米和芭蕉芋间作,可有效提高玉米和芭蕉芋的种植效益。
(2)安龙黄壤属富钾土壤,适合发展芭蕉芋等块茎作物,但单种大量需钾的芭蕉芋3年后,土壤会出现黄色菌类,导致其产量急剧下降。混种时农民只注意对玉米施肥,未对混种的芭蕉芋增施肥料,产量也偏低。间作后,要注意分别增施肥料并补充钾肥,从而提高其产量。
(3)增加适当的投入,才能保证高效的收入。玉米间作芭蕉芋比玉米混种芭蕉芋只增加厩肥7 500 kg/hm
2、碳铵600 kg/hm
2、磷肥300 kg/hm
2、钾肥75 kg/hm
2,折价合计1 080元/hm
2,换来的芭蕉芋单产比混种增加11 250 kg/hm
2,折价4 500元/hm
2,减去投入1 080元/hm
2,纯收入增加3 420元/hm
2,效益十分显著。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参考文献 [1]赵庆云,寸湘琴,彭凤梅,等. 云南芭蕉芋丰产栽培及加工[J]. 云南,2001(12):12.
[2] 朱毅. 寄生植物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与防治[J]. 贵州农业科学,2001,29(5):37-38.
[3] 左庆鹿,石鸣,张先华.兴仁县玉米芭蕉芋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2(4):42,47.
[4]张俊平,李卫欣,俞凤芳.小麦玉米间套作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74-9875.
[5]谢庆春.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7.
[6]强兴明.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