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2)
2014-01-13 01:48
导读:2.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 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
2.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 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污染。许多农民群众为方便起见, 将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 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传统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 降低生产, 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及的可持续发展。
2.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 革新地面灌水技术, 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破坏土壤结构, 而且也是造成农业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 而且可以降低田间湿度, 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 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 不仅便于浇水, 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60%, 从而减少了水蚀, 保护了土壤。
2.3.2 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号并输送到叶片, 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 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于振文等专家( 2001) 对高产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为, 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 小麦生育前、中期适度灌溉, 在保证适宜亩穗数和幼穗正常发育的前提下, 适当抑制营养生长; 后期补充灌溉, 延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 保证穗粒数和粒重。这样, 就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 水, 从而使灌水效益显著提高。
2.4 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为了克服现代化学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酸化、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等负面效应, 自上世纪70 年代开始, 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以拒绝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农等为基本特征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与现代化学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 现代化学农业栽培管理直接目标是作物, 如使用化学肥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有机农业栽培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土壤, 栽培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土壤生物( 土壤动物及土壤微生物等) 的需要, 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创造健康土壤环境的目的, 如使用有机肥的直接目的是为土壤生物提供营养, 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由于有机农业不施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不仅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 而且消除了这些农业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其引发的大气污染。农产品的农业化学残留明显减少, 品质显著改善, 口味更佳。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 发展有机农业, 促进农产品出口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战略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