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标本保色与保存的研究进展(2)
2014-01-13 01:52
导读:2.4 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对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一种方法是用福尔马林450ml,95%酒精540ml、水18100ml混合起来,取澄清
2.4 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对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一种方法是用福尔马林450ml,95%酒精540ml、水18100ml混合起来,取澄清液来保存标本。另一种方法是用福尔马林5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1000ml、水8700ml混合液的澄清液,来保存标本[12]。
3 植物标本保存的新方法 因干态标本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易氧化变色、易腐蚀、被虫咬,标本的茎、叶容易折断,花果实等也易脱落,且使用不方便。而浸制的标本由于保存液挥发后减少,需经常添加保存液,保存液挥发的气味也使室内空气有难闻的甲醛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也不利于参观学习。随着的发展和科技人员的研究,目前所使用的新的植物标本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塑化法
唐安科把原有的浸制和新鲜的植物标本经过加工处理,即先给绿色植物保色,再用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PEG)处理来替换植物内的水,制成了高分子水溶性塑料处理的标本,这种标本不需加入甲醛、乙醇等防腐剂浸泡,就能防霉防虫,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9]。
3.2 塑封法
把制成的干态标本或化学保色后的浸制标本制干后,用塑封膜塑封,这种方法保存的标本保色期长、使用方便(可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展示)克服了用挂图的死板,同时弥补了新鲜标本容易损坏及课时进度与季节脱节而导致选材困难等不足,用塑封法还可制作叶形、叶脉及其剪贴标本等,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使用方便、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性和观赏价值[11][12][20]。
3.3 标本保存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码相机的普及,电子标本越来越引起重视,它克服了传统标本的局限性,比如传统标本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时高,需要时间长,许多植物种类的标本很难采到,标本使用过程中破损和废弃严重,保存需要很大的标本室空间和专门人员的等等,而植物电子标本具有图片清晰、易拷贝、不占室内空间、易管理等优点,它的电子图片也可用于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课程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教学奠定了基础[21]。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标本制作中有待注意的问题
虽然绝大多数植物按和化学方法都能解决好保色问题,但也有一些植物保色效果不理想,如桂花树、松科的植物等基本上还没有找到理想保色方法;叶中含有胶汁的一类植物如橡胶树、印度榕、桕等,保色后,叶子颜色容易发黑;而女贞、黄檀等植物在保色过程中不仅颜色不绿,而且叶子容易脱落;还有马齿苋保色后,标本呈现紫红色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16]。另外,电子标本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蜡叶标本和液浸标本,因为在许多方面,实体标本仍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植物新的形态变异或新种类、新类型的比较鉴定,从标本中提取样品,不同产地标本形态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传统标本的优势是电子标本所不能替代的[21]。
参考文献
[1] 李文祥.干花制做方法的探讨[J].
云南大学学报,1995.(3):207-212.
[2] 王艳秋,王春,刘明等.关于植物标本保色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增刊):45-47.
[3] 闫洁,崔学明.浅谈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J].内蒙古科技,1998年第3期,40-42.
[4] 黄艳花,覃连红,梁萍等.植物病害标本固绿保绿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8-9139.
[5] 林祁.新型的植物标本烘干压制法[J].植物杂志,1997,3.
[6] 王兰州,令利军,王一峰.一种快速、优质压制植物标本的新设备及使用方法[J].
草业科学,2000年(第17卷)第1期:86-88.
[7] 姚远,姜姝姝.论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J].成才之路,2007年27期:54.
[8] 舒孝喜.植物蜡叶标本制法的改进与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年01期:9-10.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9] 刘淑琴.原形原色生物标本的制作及保存方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年第10期,22-23.
[10] 陈尚义.植物标本保色新方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年第1期,16.
[11] 张美萍.植物塑封标本的制作[J].
生物学杂志,1999年(第16卷)第5期,31.
[12] 韩峻,李玉卿,武煜明等.几种常用植物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J].云南学院学报,第2006年(第29卷)第2期:31-34.
[13] 苏绍科.植物原色复膜标本的制作[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年01期:22.
[14] 宋良科,易志刚,蒋合众.用植物原色标本的制作研究[J].现代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19卷)第4期:47-48.
[15] 刘晓霞,张金环.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1期:223-224.
[16] 黄肇宇,蒋波,覃雪梅.植物标本原色泽的保色技术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第27卷)第3期:126-128.
[17] 宁小清,郭建华.植物绿色固定保色AB液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院学报2005年(第8卷)第1期:3-5.
[18] 段显德.植物标本保色术[J].丹东师专学报,1994年03期:64-66.
[19] 唐安科.绿色植物标本的塑化方法[J].生物学教学,2006年(第31卷)第4期:52.
[20] 梁秀梅,黄学文,陈霆等.塑封技术在植物标本制作工艺中的引进与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年(第7卷)第1期:106-107.
[21] 杜明芸,樊金会,臧德奎等.木本植物电子标本库的建立与教学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7年第3期: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