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东部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2014-01-20 01:5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青海东部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移栽;田间;
关键词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移栽;田间;病虫害防治;青海东部地区
论文摘要 介绍大果沙棘在青海东部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在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开发利用大果沙棘资源提供依据。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青海三宝之一,又名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对生态适应能力强。在条件较差,甚至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中能顽强生存,并且在生存过程中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成为实施国土绿化、改造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2]。沙棘又是青海省增加土地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由于果实产量低、效益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致使这一很有开发价值和前途的经济林处于自然繁衍、自生自灭的状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进行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实现由野生向人工栽培。青海东部地区海拔1 900~2 800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气候冷凉,近年来,由于引进的大果沙棘果大、高产、品质好、好采收等优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现将其栽培技术如下。
1苗木繁育 大果沙棘苗木繁育的方法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以扦插育苗为佳。
1.1种子育苗
选土质肥沃的沙土壤、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块作苗圃地。如果在温室育苗,以土和沙3∶1为佳。育苗前,种子应进行处理,因为大果沙棘种子外表被有一层坚硬的蜡质,透气透水性差,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萌发[3]。①碱处理法。种子放入纯碱或洗衣粉溶液中(比例为 1∶20),用力搓洗,直至种子呈现黄色及手捏感觉不光滑时,淘洗干净后再用冷水浸泡24h;然后保湿,在5 ℃的低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即可播种。②温水处理法。种子放入80℃左右的水中,不断搅动,直到水温降到室温,在培养皿中催芽,10d后即可播种。处理后的大果沙棘种子不仅发芽快,而且发芽率高,出苗整齐。条播撒播均可,育苗量以15.0~22.5万株/hm
2为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2扦插育苗
1.2.1插条准备。选择生长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取二至三年生枝条,茎粗为2~4cm,剪成14~20cm段,距上切口2cm左右留1个饱满芽[4],下切口剪成光滑斜面,按不同的枝龄段(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将插条每50株尾部对齐捆好,基部置于水中贮存。
1.2.2插穗处理。采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处理浓度为100mg/kg,浸泡2~8h。
1.2.3整地做床。整平地,起垄,垄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0~1.2m。温室以其宽度为准,做好床后,灌足底水,待插。
1.2.4扦插。为防治病虫害,扦插前进行土壤消毒,用硫酸亚铁、呋喃丹或甲拌磷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株行距7cm×7cm,即密度200株/m
2。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以上,既可露地扦插也可温室扦插。露地扦插在4月20日开始,至5月底为佳。温室以秋季扦插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