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02-14 01:2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 绿旱1号;耐旱水稻;特征特性;栽培

  关键词 绿旱1号;耐旱水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水旱两用稻新品种绿旱1号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该品种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点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个时期灌透水;对氮肥较敏感,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除草以化学防除为主, 辅以人工除草。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2003~2004年参加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2005年12月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株高100 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 g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 生物学特性 全生育期平均108.2 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 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25.9%。米质较好。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 737.4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 533.7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区试,实际产量达9 781.8 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农场和龙亢农场进行小麦茬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经实地测产,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 391.5和8 626.5 kg/hm2,实际产量达7 983和7 332 kg/hm2
  2.2 田间试验 2006年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大郢村农民韦秀干在自家远离水源的田块试种了绿旱1号0.087 hm2,播后进行无水层栽培,实收稻谷762 kg,折合产量达8 758.6 kg/hm2,基本达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产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龙亢农场示范栽培,连片种植面积4.67 hm2,平均产量7 500 kg/hm2。安徽科技学院杨安中试验的小区产量高达12 000 kg/hm2
上一篇: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晋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