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石门县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3-10 01:12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石门县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 柑橘产业;现状;对策;湖南

  
  关键词 柑橘产业;现状;对策;湖南石门

  论文摘要 介绍湖南省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得出应当从招商引资兴办龙头企业、强化产业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生产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创立品牌开拓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展石门柑橘产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湖南省石门县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山”字做文章,把开发丘岗山地,大种柑橘当作“兴农、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以重点发展早熟蜜橘为突破口,扬特色树形象,建成了大基地、形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大效益。柑橘已成为石门县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石门柑橘产业现状
  
  1.1石门柑橘产业取得的成绩
  1.1.1规模大、市场广,形成了优势产业。目前,石门全县共有18个柑橘主产乡镇、9个县直场、420余个村,近30万以柑橘为主业,全县柑橘种植面积已达2.75万公顷,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各主产县(市、区)前茅。石门县柑橘品种较多,柑、橘、橙、柚等的许多优新品种均有引种栽培,其中以早熟和特早熟蜜橘为主的特色品种非常突出。多年来,石门柑橘不断开辟国内市场,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建立了遍及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大网络、大市场、大流通。在抓好内贸销售同时,还着力进行柑橘出口工作。近几年来通过自营出口、转道出口、边境贸易等方式,使柑橘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等14个和地区,出口量占全省的70%以上。石门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与出口基地。
  1.1.2品质好、效益高,打造了地方品牌。多年来,石门县狠抓柑橘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地方标准。石门柑橘凭借早熟优势、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抢占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并为广大消费者喜爱。2001年柑橘创收2.04亿元,2005年则达到3.34亿元,2006年石门县柑橘又实现鲜果收入3.87亿元。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3.33hm2以上的有近100户,0.33hm2以上的超过4万户;年均柑橘收入过万元的1.7万多户,过5万元的1 000多户,过10万元的300多户,形成了“哪里柑橘多,哪里就富裕”的独特景观。与此同时,石门县还不断地将柑橘产业做大做强,如推出被世人所关注和青睐的“湘冠”、“金果”等石门柑橘品牌,举办一年一度的石门县“柑橘节”活动等等,打造了柑橘地方品牌。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1.3一业兴、百业旺,加速了地方经济。据,自开征柑橘特产税以来,柑橘共为县乡贡献税费1.3亿元以上。柑橘产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柑橘生产与,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7万多公顷橘园,每年需肥料、农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9 000多万元;年产近30万吨果实,需40t载量火车皮近7 000个或20t载量大卡车1.4万辆次长途,需10kg容量包装近3 000万只,产销两项每年约需劳务用工1 200多万个工时。以2005年为例,柑橘生产销售及办节期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农资部门创产值6 000万元左右,包装产值4 300万元左右,运输业创产值2 000万元,餐饮住宿业创产值1 000万元,剩余劳动力创产值1 500万元,其他创产值近1 000万元,总共综合创产值近1.5亿元。
  1.2石门柑橘产业存在的问题
  1.2.1“小农户”与“大产业”的矛盾。“耕者有其田”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是我国农业的大政方针,柑橘种植户多但户均拥有面积少是我国柑橘的总体分布状况,在湖南石门也是如此。由于缺乏联合,生产经营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品种选择、种植模式、质量标准的五花八门,培管水平、产出效益的参差不齐,技术应用、市场开拓的混乱无序。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小贩运,势单力薄,也越来越不适应支柱产业在质量、标准、品牌、市场、物流、加工、出口、效益等方面的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推进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导致与产业发展要求的资源配置合理性、生产经营规模性、市场取向开放性和供求灵敏性相脱离。
  1.2.2产业建设服务队伍较弱,有待加强。石门柑橘之所以能在全国异军突起,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多届领导的远见卓识和一支常年累月为产、供、销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的专职队伍。几十年强有力的推动、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和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是柑橘产业保持活力的永恒法宝。而这支曾经为柑橘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建设服务队伍,随着集体园艺场的相继解散,乡镇站办所的机构改革,如今人员也所剩无几。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任务日渐繁重的同时,服务队伍亟需得到加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2.3果品初深加工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产业化。世界柑橘1.2亿吨年产量中有35%左右用于饮料食品精深加工,巴西和美国这一比例分别高达80%和70%。石门县柑橘虽已成为全国众多食品饮料厂家的原料供货方,但其自身进行柑橘果品加工的力度还需大大加强。过去石门柑橘在国内上市销售,采摘后因缺乏商品化处理,一流的果品只能卖三流价格。自2003年石门县第一家柑橘标准化加工处理企业——新农柑橘分选打蜡厂投产后,到现在已陆续涌现出30多家类似企业,但他们绝大部分进行的只是果品初加工。石门县应争取本土化办厂,培养自身龙头企业,进行果品深加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以产业化模式建设示范基地,使之形成以基地为依托,以名优柑橘品牌为龙头,以基地联农户和公司加农户加科研单位的运作机制,让基地柑橘业走上产、加、销配套,农、工、贸一体化,生产、科教、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化开发的道路。
上一篇:浅谈栝楼—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