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我国西南地区(N23°~28°、E100°~110°)属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等省(市)管辖区;由于气候暖和,山地及边坡草地的覆盖林木和植被生长茂密,在秋冬季节干旱,常有人为的火灾发生。研究表明,火产生的热量即可燃物量的函数。可燃物的表面积与体积比(用S/V比值来表示),在山地植被禾草类的S/V比值为92·0~376·5,常绿灌木的S/V比值为68·5~124·6,乔木S/V比值为73·3~86·4;S/V比值增加即火蔓延速度越快,呈线性增加。
4 草地火的利弊
草地火烧产生大量光照、热量和烟雾,直接影响草地地上和地下部位,如地上活体由于受热刺激而致杀死;火烧后地表裸露,风蚀严重,据内蒙古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地区表明,由于火烧后地表缺少枯落物覆盖,土壤容易跑墒(0~15cm土层失水6·5%~25·0%),并将地面肥土被刮走(6级风5h刮走表层土1·7~2·3cm)。同时地下表层土壤仅能吸收太阳短波照射,而对长波辐射则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自然界适应火的生态系统中,频繁火烧能维持这些早期演替种”;这样可以证实对火作为自然重要扰动概念及论证的正确性。许多草地、山地和针叶林均适合这种演替模式,所以利用火导致这种的循环模式,可以大面积改善草地和山地植被种群的生态变化及化学组成。但是对林木焚烧、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人类的生存均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火上应进行计划用火烧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研究。
但是火烧也有一定的好处,计划火烧可以保护草地禾草休眠芽抽条再生,提高种子发芽率;火烧后草地返青早,内蒙古针茅杂草类草地可提前8~14d左右;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羊草草地可提前10~18d左右。对植物花和果实都有所增加,并提早成熟。由于火烧后可加速地表有机质的硝化作用,火烧后灰烬都能成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效磷的增加,而导致草地产草量也随之有所增加。火烧后禾草草质柔软,适口性有所改善。1993年在火烧后羊草草地采样分析,火烧后再生羊草粗蛋白质含量比未烧草地增加5·3%~10·2%,灰分提高4·5%~7·8%,叶量提高8·8%~9·8%。在内蒙古东部牧区,由于天然草地大油芒生长较多,对羊群危害极大,采取隔2~3年计划火烧一次,一方面控制大油芒生长,据调查火烧后大油芒能控制1~3年;另一方面将草地地表的虫卵和寄生虫宿草等消灭,这也是把火恢复到生物群落中去的最佳方法。
5 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草地火管理主要是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我国自从《草原法》和各省、自治区各项草原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对草地火管理上首先得到各级领导层的重视,制定贯彻并完善了综合性草地火管理系统的计划已列入工作议程。
火管理系统主要由火发生、火控制和可燃物管理的3个生产因子组成。火发生包括草地、山地和林区的防火保护及火情报予测等内容;火控制包括防火、扑火准备和扑火等内容;可燃物管理则是火发生和火控制两种的组合。近年来国内外对火管理的理论的研究,将列为我国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可以通过模型予测自然火烧和计划火烧来取得予测的资源管理目标,用模型对大范围草地火的火扩展速度、火强度、可燃物空间均匀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和研究,加强扑灭控制能力。在草原牧区、山地和林场,采取四周开防火道(宽度20~100m),来控制草地火的蔓延;同时各级草原监测站和森林警察部队等防火单位,应加强完善灭火设备,及时扑灭草地火灾。
蒙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周道玮博士予以,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周道玮主编·草地火生态学研究进展[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周道玮主编·植被火生态与植被火管理[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崔鲜一,彭玉梅·草地火的发生和防治管理[Z]·中国草原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议文集·1996
〔4〕崔鲜一·草地火的发生与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7(3):46—47
〔5〕Wright,H.A.and A.W.Bailey.(1982).《Fire ecology——united states and canada[M]》.
〔6〕Chandle.(1983)《Fire in Forestry》.
〔7〕X,XiAo.D,Chen:Journal of Biogeography[J].1995(22):4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