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杂交水稻施钾效果与技术(2)
2014-03-12 01:37
导读:3钾肥施用技术 3.1根据土壤特性施用 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据,速效钾含量在50mg/kg以下的砂质田,单季杂交稻施氯化钾150kg/hm 2 ,比不施
3钾肥施用技术
3.1根据土壤特性施用
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据,速效钾含量在50mg/kg以下的砂质田,单季杂交稻施氯化钾150kg/hm
2,比不施钾肥增产10.2%;而含钾比较丰富的灰泥田(85~100mg/kg),施用效果不如砂质田。如梅湾村的灰泥田,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
2,单产7 822.5kg/hm
2,比不施钾肥的只增产5.6%。
3.2钾肥要与氮、磷配合使用
实践证明,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缺钾田施纯氮180 kg/hm
2,五氧化二磷90kg/hm
2,氯化钾112.5~150 kg/hm
2,配比较为理想,增产显著。
3.3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技术
3.3.1秧苗期适施钾肥。培育无病带蘖壮秧,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含钾丰富的秧苗较粗壮,表现为叶厚、蘖多、根系发达、移栽后恢复生长早。因此,秧苗期必须适量施好钾肥。①旱育秧:用氯化钾45~60kg/hm
2加适量氮磷肥混合湿润营养土4.5~6.0t/hm
2沤制5~7d后作为秧苗基肥施用。②水育秧:早晚稻在4.0~4.5叶时用氯化钾60kg/hm
2加尿素60 kg/hm
2于睛天下午灌薄水层后均施。
3.3.2分蘖期挑施钾肥。在插秧后到晒田前,一般施氯化钾45~105kg/hm
2。在施肥过程中,必须因土、看苗进行挑施,重点掌握好3种类型田:①对瘦质田、冷水田、污泥田等含全钾1.5%以下的属于缺钾类型田,其缺钾症状一般在插秧后10~15d开始出现,缺钾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颜色暗绿、生长不整齐,老叶片的尖端出现黄萎,之后根系变黑,植株衰退,严重的易发生赤枯病或致死苗。因此,对此类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应挑施好钾肥,可用氯化钾75~105 kg/hm
2,配合磷肥施用,同时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②对泥肉田、粘土田等含钾量中等的土壤,应根据土壤肥力及目标产量要求而定,以生产6 000kg/hm
2稻谷的田片,应施氯化钾45kg/hm
2左右。③对含钾丰富的土壤和较肥沃的田块,分蘖期应看苗,苗势好的一般少施或不施钾肥。
中国大学排名 3.3.3幼穗分化期巧施钾肥。幼穗分化期应根据水稻前期生长情况施用钾肥。如前作种植蔬菜等短期作物或施有农家肥的,因残留一定钾养分,但苗势一般的,可施氯化钾45~75kg/hm
2;如前作种植春大豆、春玉米或排场代料黑木耳、香菇等田块,且稻苗过氮导致叶片浓绿披斜的田片,一般施氯化钾105~135kg/hm
2,以提高植株抗性。
3.3.4孕穗、乳熟、黄熟期补施钾肥。一般产量中等的水稻在孕穗期补施氯化钾45kg/hm
2左右;目标产量达到7 500 kg/hm
2,应在孕穗至黄熟期间补施氯化钾75kg/hm
2左右,以满足水稻对钾的需要,调节植株体内氮素浓度,促使水稻后期穗多粒重,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3.3.5根外追(喷)施钾肥。各个时期结合除虫灭病,可用氯化钾3.0~4.5kg/hm
2或磷酸二氢钾1.50~2.25kg/hm
2加尿素3kg/hm
2,对水900kg/hm
2喷施,尤其在水稻黄熟期进行根外追肥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植株含钾量,提高抗性,减少病虫,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