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其高产栽培技术(2)
2014-03-24 01:16
导读:2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荞麦高产栽培措施之一。在高海拔地区采取荞麦、燕麦、马铃薯轮作较好;在2 000m以下的地区,采取大豆、荞麦
2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荞麦高产栽培措施之一。在高海拔地区采取荞麦、燕麦、马铃薯轮作较好;在2 000m以下的地区,采取大豆、荞麦轮作的方式。豆科作物作为荞麦的前作,能使荞麦的产量提高15%~30%。
2.2种子处理及播种
荞麦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不完全的种子发芽率低,一般种子中有20%~40%的未完全成熟,为了保证全苗,种子收获时应进行充分的晒种处理,以促使未成熟种子后熟并晒死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播种前需进行清水或泥水选种,泥水比重大,能更好地漂去不成熟种子,提高发芽率3%~7%,且有利于形成壮苗。播前用35~40℃的温汤浸种10~15min,不但可减少附着在种壳上的病原菌,还能提高发芽率,也可采用0.1%~0.5%硼酸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采用种子量的0.1%~0.5%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的甲拌磷乳油拌种,能防治疫病、凋萎病、灰腐病和蛾姑、蛴螬等地下害虫。
播种应选择在终霜期后4~5d的冷尾暖头进行,我县的终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播种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霜期到来前收获,播种量苦荞一般为52.5~75.0kg/hm
2,以保证150~225万株/hm
2,根据土坡的肥力状况,肥地宜少播,瘦地宜多播密植,更瘠薄的土地还可考虑240万株/hm
2以上;甜荞叶面积较大,播种量应控制在105~135万株/hm
2,用种量45~60kg/hm
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与点播3种,采用条播和点播有利于荞麦密度均匀,通风透光,可比撒播增产20%左右。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栽培秋荞一般应在7~8月播种。
2.3合理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生长迅速,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含种肥),适时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在土壤酸性过大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有效营养易被土壤固定,应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是提高荞麦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基肥一般可在农家肥中配上300~375kg/hm
2钙镁磷肥、45~75kg/hm
2尿素作为基肥。荞麦灌浆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日平均氮吸收量为450~1 065g/hm
2,此外,对磷、钾的需量也很大,所以此期间应适时追肥,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荞麦为拒氯作物,施用的钾肥最好采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一般不用氯化钾,氯常引起叶斑病的发生。在土壤强酸性的地区,采用在开花期根外追肥,喷尿素12.75kg/hm
2、磷酸二氢钾4.5kg/hm
2可增产20%以上。
2.4田间
荞麦长出1片真叶后,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中耕可进行1~2次,但必须在开花前完成,以免损伤植株。中耕常结合追肥进行,追施75kg/hm
2尿素,有利于培育壮苗。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实灌浆期,缺水会引起花败育,受精果实也会停止发育而造成籽粒减少和秕壳增多,此时若遇干旱,加之土壤保墒能力弱,就会大大减产,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水抗旱。
2.5病虫害防治
荞麦病虫害主要有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虫害危害较大的有粘虫、钩刺蛾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田为主,在生产上进行合理轮作、清洁田园以减少病虫来源,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一旦发现病虫应及时用剂防治,减少损失。
2.6适期收获
荞麦为总状花序,开花期长,籽粒成熟时间及成熟度极不一致。在同一植株上可以同时看见完全成熟的种子和尚未开放的花。收获过早其单株产量尚未达到最高,而收获过迟先成熟的种子就会大量脱落而造成浪费,因此正确掌握收获期是荞麦高产的关键,一般当荞麦全株2/3籽粒成熟时就是最佳收获期。荞麦收获应选择在清晨或阴天,尽量轻拿轻放以减少籽粒脱落,收割后还应在田间堆放一定时间,使部分籽粒成熟后再进行脱粒烘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