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稻栽植密度的发展历程述评(2)
2014-04-01 04:30
导读: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
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田块行距为30cm,株距为13.2~15cm,密度为27万~30万穴/hm
2。高产田的基本苗仍保持105万~150万/hm
2,穗苗比为(2~3)∶1,产量为9300~17760kg/hm
2。据报道,2006年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地在水稻增粮工程项目中也出现了13500kg/hm
2的高产记录。在超级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导下,国内先进地区水稻单产出现了新的飞跃。
2安龙县水稻合理密植规格的展望 目前贵州省安龙县的水稻生产应从稻麦两熟的耕制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两段秧培育中、大苗多蘖壮秧的优势,又要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基本苗,还要改方形栽培为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同时还要作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研究,以便为农民所接受。
2.1安龙水稻生产适宜的基本苗数采用生产吨粮田的栽培理论,即“中稻的高产栽培应依靠以一次分蘖为主的增产作用”,以蘖代苗夺得高产。同时将现有基本苗从18万株/hm
2提高为30万~45万株/hm
2,这样在增加一次分蘖成穗的同时,不会增加大量秧田和种子用量,易被农民接受。
2.2普及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及残留的宽窄行的方式。具体规格应为(30~33)cm×16.5cm,高秆品种行距适当加宽,中秆种品种行距适当缩小。实现上述插秧规格的调整,结合选用适合当地高产高效的品种、培育壮秧,改超量使用分蘖肥为补施中后期的穗肥和粒肥,推行好气性灌溉等系列关键技术,促进水稻高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邹文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1-5.
[2]苏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6-9.
[3]留汉尧,梅俊中.水稻高产栽培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耕作栽培,1991(2):25-26.
[4]陆阳平,张选怀.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肥料试验[J].安徽科学,2007,35(17):5112,5168.
[5]丁涛,秦玉金.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