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
2014-04-24 01:09
导读: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
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
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
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
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
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
2,磷酸二氢钾1.5~4.5kg/hm
2,钼酸铵225~450kg/hm
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 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2008(8):12-13.
[2] 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 朱文玲.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14.
[4] 程建娣,查长久,刘成刚.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