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芦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
2014-04-25 01:27
导读:4定植后 4.1定植第1年的管理 4.1.1培育植株。此期的植株培育,以促进植株和根系发育为中心、使其迅速成园为目标。芦笋刚定植因根系小,其吸收能力差、
4定植后 4.1定植第1年的管理
4.1.1培育植株。此期的植株培育,以促进植株和根系发育为中心、使其迅速成园为目标。芦笋刚定植因根系小,其吸收能力差、抗逆能力弱,若遇干旱会延缓生长,遇涝土壤缺氧,会影响根呼吸,致使根系腐烂,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植株死亡。因此,土壤干燥时必须及时浇水,遇涝则要及时排水。山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旱、夏涝。为此,春季以防旱为主,夏季以防涝为主。同时应彻底除杂草,尽量控制茎枯病与褐斑病发生。
4.1.2施肥。夏季定植,施足定植肥后,一般不需再追施速效肥;秋季定植,可在定植沟内,结合培土施入一定量的圈肥;春季定植,要在7月中旬再追1次肥,用量为追施尿素450kg/hm
2、氯化钾150kg/hm
2。肥料施入后要随时浇水,最好选择雨前追肥。
4.2成园管理
芦笋的春季产量来源于头年根系的贮藏养分,根系养分积累多少决定于头年秋季地上茎叶的繁茂程度和同化期长短。因此,成园的管理措施应有利于根系养分积累。
4.2.1控制采笋。每年春季,经过采收,根株中贮藏养分不断消耗,使其中许多肉质根因贮藏养分枯竭而逐渐萎缩衰亡,有些老的肉质根本身也要新陈代谢,根株上的鳞芽因贮藏养分供应不足,变得瘦小。因此,每年芦笋嫩茎变细,产量为盛产期的25%时,必须停止采收,转入植株的培育管理,使其恢复重建根群。
4.2.2地上茎控制。如果过早形成繁茂的茎叶群体,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不仅易遭病害,而且易引起植株早衰,影响养分积累,从而影响产量;如果茎叶形成太晚、茎叶正值同化盛期即因霜冻死,也会造成养分积累不足,影响产量形成。
4.2.3中耕与土壤改良。芦笋根系的发育极需疏松透气的土壤,1年中应结合追肥和除草进行中耕。因芦笋根损伤后不会再生,中耕最好用锨浅翻,以春季进行,深15cm为宜。特别是芦笋定植多年后,土壤变得紧密坚硬,且缺少养分。因此,每2~3年应在行间开沟施肥,以深30cm、宽30~40cm为宜,在沟内施入圈肥37.5~45.0t/hm
2、石灰粉7.5t/hm
2,以改良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促根系发育。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2.4灌溉与排水。芦笋是耐干旱、忌田间积水、易受涝的
作物。一些芦笋田常因植株生长季节雨量集中,田间积水难排出,使笋园毁于一旦。但水分供应不足,又会抑制鳞芽萌发,减少嫩茎产出,在芦笋收获期应满足嫩茎抽发的水分供应。芦笋生长前期,可通过控制水分,控制茎叶生长,秋季可通过水分来促进茎叶形成。
4.2.5植株的调整。为避免植株生育过旺、过早形成繁茂的群体,必须对前期地上茎形成加以控制。一是春季停止采收后不要任其自然生长,而是根据不同的笋龄留出一定量的母茎,将其他笋芽采掉。一般成园笋每株母茎数量为3~5枝,直径为6~8mm。二是母茎打顶。打顶不仅可防止侧枝,而且可控制茎叶生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病害蔓延。但打顶过度,枝叶太小,同化养分不足,影响根系发育。一般母茎高度以120cm为宜。
4.2.6整枝。夏季高温多雨,受控制的母茎会发出一些新的嫩枝条,这些嫩枝条不仅消耗养分,而且极易染病。因此,必须除去。
4.2.7疏果。7月前留母茎,雌株上极易结果实,这些果实会夺走大量的同化养分,影响产量,应将其及时摘除。
4.2.8支架保护。母茎在田间生长时间长,且数量少,难以相互依靠,极易倒伏。为防止倒伏,要设立支架,将母茎拢在架上,既可保护母茎正常生长,又便于采笋及防治病虫害作业。
4.2.9防除杂草。芦笋的行距大,容易滋生杂草,栽植初年,由于株丛发育缓慢、枝叶覆盖小,草害更为严重;采收时,又有一些芦笋种子落地后形成小苗,这些小苗极易染病。因此,都应及时去除。
4.2.10施肥。施肥是夺取芦笋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肥料不仅可以提供芦笋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的和
化学性状。生产中有很多轻视有机肥、重视化肥、过多施速效氮肥的现象。由于施肥不科学,严重阻碍着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芦笋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量不相同,在采收期对氮和钾的吸收显著高于磷,从秋季留苗开始,钾的吸收量超过了氮,对磷的吸收集中在植株生长缓慢时。在施肥中,不仅要注重氮、磷、钾的配比协调,而且还要求有恰当的施肥量,若盲目加大施肥量,往往会发生相反的效果。速效肥施入过量,会阻碍其他一些元素的吸收,扰乱植株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导致减产或不能正常生长,这时只能补充一些其他元素。为保证各种元素均衡供给,每年必须施入37.5~45.0t/hm
2圈肥;否则即使施入更多的氮、磷、钾速效肥,也不能增产。
芦笋施肥要分期进行,圈肥要在春季出笋前施入,速效肥以出笋前施25%、中期施50%、停采笋后施25%。芦笋根70%分布在15~30cm土层。因此,肥料要施在10cm以下的土壤内,以利于根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5采笋 芦笋嫩茎基部直径达到0.7cm时,便可采笋。由于芦笋根内积累的养分不可能满足全年采笋需要,过度采笋待养分耗尽,会致使根株枯死。因此,必须采取留母茎采收,保证采笋期根内含糖量。方法是:母茎粗度6~8mm,二年生芦笋每株留3条,三年生以上芦笋每株留4~5条,高度控制1.0~1.2m,其他新抽嫩芽全部贴近地面采掉。母茎对保证延长采笋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母茎留好后要加以保护,直到全年采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