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4-05-25 01:2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症状;途径;发

  关键词 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症状;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
详细阐述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加强栽培、及时摘除病株、剂防治等内容。
  
  
  
  马铃薯是福鼎市最主要的冬种作物,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2 173.33hm2,平均产量达2 730kg/hm2,总产量约5 933t。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黑胫病等。2007年在秦屿镇冷埕村马铃薯高产示范片中发生一种严重病害黑胫病,导致马铃薯普遍减产,并造成品质和商品率大幅下降,损失严重,该种病害的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
  
  1发生危害情况
  
  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市不是常发性病害,当地品种发生不普遍。2006年高产示范片中引进了一个新品种费乌瑞它,连片种植约20hm2,由于该品种抗病性较差,薯种有一部分已经染病,且全部进行切块,导致该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据记载,示范片于2006年11月播种,2007年2月5~10日出苗,3月15日为病害始发期,3月25日为发病高峰期。平均株发病率达到8.5%,产量减产达2成以上,并由此病害引起收获后薯块大量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发病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茎部发黑后,横切茎可见3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病轻的,只脐部呈很小的黑斑,有时能看到薯块切面维管束呈黑色小点状或断线状,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病原菌
  
  病原是欧氏杆菌属的马铃薯黑胫病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为(1.3~1.9)μm×(0.53~0.6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该菌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23~27℃,低于0℃或高于45℃即失去活力。寄主范围极广,除危害马铃薯外,还能侵染茄科、葫芦科、豆科和藜科等100多种植物。
上一篇:浅谈无公害韭菜病虫防治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