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生产技术

2014-06-22 01:0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大豆;气候特点;生产技术;黑龙江

  关键词 大豆;气候特点;生产技术;黑龙江北部地区

  论文摘要 
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应用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轮作、整地与施肥、精选良种、播种、田间、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是省品种区划的第四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这一地区由于土地开垦年限短,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比较肥沃,化肥用量低,农用量少,污染极轻,生态条件适于生产有机豆和绿色大豆。同时由于这一地区耕地面积大,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和前景的重要绿色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针对其气候生态特点,把这一地区大豆生产搞好,无论对发展地方,还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奔小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
  该区域总的特点,一是气候比较冷凉,作物生育期间有效积温低。在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2 100~2 200℃,在第五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1 900~2 100℃,第六积温带则在1 900℃以下,不少地方甚至只有1 700~1 800 ℃。二是生育期短,霜降早。一般气候好的地方无霜期仅110d左右,比较差的地方只有85~90d。三是小气候明显,同一个村屯不仅山上山下气候大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地块而言,南坡北坡气温亦有很大差别。四是低温早霜危害比较频繁,一般3~4年就有1次低温早霜。对这些特点应有充分的认识,以在大豆生产中趋利弊害。由于该区地处高寒,无霜期短,低温、早霜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该区春季大风天数较多,春季和夏初降水较少对大豆生长发育亦有较大影响。由于该区大豆种植比例高达40%~70%,重迎茬50%~95%,重迎茬问题是大豆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大豆生产技术
  针对该区气候特点和生产中的问题,笔者经过6年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和示范,了以机械为载体,以旱作为基本耕作形式,以促早熟为中心环节的大豆大面积高产工程化栽培技术模式,即“正(迎)茬伏秋早耕塇,良种包衣细精选;氮磷钾肥分层施,适早播种匀植点;灭草治病防虫害,适收细打严把关”。
  2.1轮作
  实行2~3年轮作,避免重茬;前茬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
  2.2耕塇整地与施肥
  伏秋耕塇整地,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1m2耕层内直径5cm土块不超过3个;秋起垄地块要达到播种状态。施腐熟的农家肥15~30m3/hm2,秋翻前施入;亦可施在前茬作物上,培肥前茬。化肥作种肥要分层施,除少量施在上层外,大部分要施于种下7~10cm,种肥隔离,严防烧苗。增施钾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施二铵150~180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60~75kg/hm2,氮、磷、钾之比为1∶1.4∶0.6,并配施少量微肥。
上一篇:浅谈夏玉米增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