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2014-08-31 01:40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效益分析

  论文摘要
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在不同的生态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则、配置方式、手法、植物种类的选择,并论述了关于生态型造景产生的效益,以期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的恶化、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这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优美、舒适、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及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和建设园林,使生态、社会和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能够美化环境,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 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植物的种类、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围绕共同的主题,保持统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2 景观性原则
  应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并对整个群落的效果有整体把握,根据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创造“四季景观”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等。
  
  3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3.4 适当补充草本花卉以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如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日本栗园生草栽培探析网 下一篇:大叶冬青利用价值及其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