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对中国的启示
从以上几种养老保障模式的特征来看,我国的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无法推行全民福利模式;同时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积累率有限,所以也难以推行强制储蓄保障模式。因此,投保资助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即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我国在实施该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筹资模式应实行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根本转变。
我国已进人了老龄化社会。据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逾1亿人,占总人口的7.7%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 5%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早已进人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07年后还将放慢,增加了养老基金筹集的难度(见下表)。
按照现收现付制,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养老费用的支出也必须相应增加。但我国养老基金现已人不敷出,短时间内难以填平。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不能采用完全积累制筹资模式,而应采用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一项共同思路,它既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又能够为被保险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厚、也更安全的退休保障。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目前尤其需要加强的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1995年原劳动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了初步的政策规范,但真正实行的企业仍很少。企业应看到,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是应尽的义务,同时,可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我国政府也应仿效美国,所实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此外,我国还应鼓励发展职工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等。
第三,养老基金的模式实行统账结合、分开管理的原则。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以公平的原则调节劳动者的收人,又带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注重劳动者的效率。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两者混合管理,模糊了养老基金产生赤字的原因是因管理不善还是因为隐性,或者两种原因同时存在。由于我国养老负担较重,个人账户上的基金常被挪用至社会统筹部分,因而出现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现象。我国养老基金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必须分开管理,实行“有偿借支”“还本付息”;同时,个人账户做实有利于应对我国人口老年化,避免过重养老负担的代际转移,从而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第四,加强国家对养老保险的责任。
一方面,改革的成本不可能完全由已退休的老职工承担。我国养老保险在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对老职工和退休职工而言,过去他们的养老金是由国家和企业负责的,现在如果完全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就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的过去贡献做出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率下降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这一差额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这导致养老保障转轨问题进一步恶化。实际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引人个人缴费机制的同时,没有把投人机制相应地建立起来。为此,我国应当积极借鉴智利政府的做法,由国家经常性地加大财政支出来填补“空账”数额,从长远利益出发,来解决未来养老金的支付难题,变“救火式”的财政投人为经常性的财政投人,从而保证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