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2014-12-23 01:46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城乡分割 农村养老保障 

    关键词:城乡分割 农村养老保障 家庭保障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衬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魔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此困境,必须创造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面临的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化。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

    (一)农村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保障受到挑战

    1.家庭结构变化的挑战。我国农村家庭结构不断简化,规模不断缩小。1999年农村家庭规模为3.80人,,2005年农村家庭规模为3.58人.下降了5名%。家庭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我庭代际关系的变化。在65岁以上老人户中有76.21%的户是一个老人或两个老人与其子女或亲属在一起生活,只有一对老夫妇生活的户占11.27%r,有10.73%的户为单身老人户,老年人与未成年生活在一起的为1.5%。这些变化,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挑战

    2.老龄化的挑战。1999年,我国农村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5.4% , 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日占6.9% , 2006年,我国农村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95% , 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550l0,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社会向老年人口类型转变的进程加快。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大批青年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出现迁移性结构失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农村家庭小型化也在发展。核心家庭的增加,家庭“四、二、一”人日结构的形成、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趋势,使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受到严玉削弱一而观念的更新,农村年轻人赡养意识的淡化和老年人自立意识的强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逐步转化为依靠社会养老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制度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3土地保障受到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挑战土地是大多数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村养老的最可靠、最基本的保障农村城镇化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干部非法违规占用良旧建房等,再加上农村人口的绝对增加,使得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为2.10,2.17,2.06,1.98亩。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经营效益低,阻碍了土地经背的规模化,削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农民增产不增收是最好的证明。另外土地的质量不断下降与频繁的自然灾害都导致了农村土地再也不能保障农民养老。当前农村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受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说明农村养老保障必须由家庭保障转向社会保障

    (二)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困境

    对社会养老保障概念的科学界定以及对西方化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阐述,有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困境。

    1.社会养老保障的科学内涵。社会养老保障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或重点的制度体系,它通过国家立法,由政府出面来推而广之以保障公民老年的基本生活。所谓“基本生活”,是高于“最低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还需满足受保者社交、、等合理的生存需要,并能和其他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社会保险一般由雇主(企业)与雇员分摊保险费,国家为受保者承担最后的责任(对无雇主的个体农民而言,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保险最初在产业工人中推行,而后逐步扩大覆盖面,直至惠及农民,实现“国民皆保障或城乡整合,这一过程是与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相一致的。”

    2.西方工业化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

    (1)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雄厚的经济物质实力。西方社会保险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工业化初期还处于资金积累阶段,只能面向城市工人实施社会保险。当工业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时具有雄厚的经济物质实力,这时才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表1中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水平数据反映了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普通规律.即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设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结构趋向一体化,即城乡整合程度高。二战后,西方各国大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英国1951年城市人口比重已达到79%,法国、意大利及北欧国家也基本实现城市化。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美国198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74%,日本1975年城市化率已达76%。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下,从业人员大幅度地减少,农业经营基本实现规模化一与现代化,城乡社会结构趋向一体化。社会结构的一体化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另外从表I的一二列数据可知,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施间隔时间较长。

    3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现状。

    从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大幅度增加。但与表1西方工业化国家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水平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不仅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而且农村结构严重扭曲。众所周知,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在当前仍相当严重,1999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0.9%,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9.1%与当时西方国家建设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所要求的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较低相差甚远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与西方国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所具有的条件有很大距离,所以在我国建立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

上一篇:试论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