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养老制度面临老龄化的压力
3.1状况
我国在1997年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改革,国务院2005年颁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
持续的人口老龄化使得退休人员增加,退休养老金支出不断攀升,1999年底全国离休退休人员以及退职人员为3730万,到2004年底为4675万。2001年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总支出2321亿元,2004年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支出为3502亿元。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在职劳动者的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必然带来养老金支付危机。
3.2困境
3. 2.1“大统筹”面临的困境
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透支个人账户导致数额巨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政府对养老保险金的补贴也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实际上是按现收现付式运作的。为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政府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逐年增加,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同时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混合并账运行,个人账户资金被用于养老金给付,个人账户成为空账,缴纳的养老资金未形成个人账户积累基金。个人账户空账无疑加剧了未来的养老金支付风险。表2为我国近年来养老个人账户空帐及政府对养老保险金的补贴。
为了减轻个人账户空账压力,实行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分开,力求做实个人账户。虽然对“统账结合”的模式做了多方面的调整,注人激励与约束机制,扩大覆盖面,但是由于其现收现付式的主体模式并未改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固有的结构性缺陷依旧存在。国务院2005年的《决定》采取削减用于个人账户积累资金3个百分点的做法,是在做大统筹账户而缩小个人账户,这种“大统筹小账户”模式无法实现养老金的积累和增值,无法克服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将主要依靠当前现收现付式的“大统筹”筹措的资金支付,而目前20%的企业缴费无法满足“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支付需求,提高企业的统筹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费率困难,按现行的制度安排,就是靠扩大覆盖面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前者是拆东墙补西墙,后者是杯水车薪。现收现付式的“大统筹小账户”制度不可持续。
3. 2. 2“小账户”面临的困境
2005年的((决定》规定,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由占职工的11%降到8%,完全由个人缴纳、用于积累、个人账户的养老资金实行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通过购买等方式增值。强调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但是,面对的难题有,一是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二是面对不成熟的市场风险,增值渠道单一,获利空间小;加之由政府部门统管的管理机制面临的效率等问题,这些难题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的资金难以增值,积累最终难以形成;或者即使形成一定量的基金,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退休者按个人账户结存的基金仍无法维持其基本生计,陷人贫困,还是要依靠下代人养上代人。
至今国家有关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尚未出台,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和人口老龄化严峻态势,以及变化莫测的资本市场,个人的“小账户”的积累功效及其对老年人养老的支撑力度十分有限,很难抵御老龄化和市场风险,担当起现在养老保险供款人将来养老需求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