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1)(2)
2015-03-04 01:08
导读:由于人口素质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现象,试图用一种 方法 就揭示清楚是不太可能的。综合上述,笔者以为:PQLI 方法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 国内的一
由于人口素质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现象,试图用一种 方法 就揭示清楚是不太可能的。综合上述,笔者以为:PQLI 方法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 国内的一些探讨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没有一种新指标可以替代PQLI的位置。因此,继续探求新指数无疑必要,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要注意数据的易得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改进 PQLI方法使之更加实用和准确比较现实。
五、人口素质 问题 的 理论 探讨
1992年,刘铮教授重提"人口 现代 化",在人口学界和实际部门产生了较大的 影响 。在"人口现代化"的框架中,"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被摆上了关键的位置(刘铮1992;穆光宗1995,1999;陈友华1998)。目前,国内提的 "三优
系统工程"正是实施"人口素质的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所谓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为了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人口素质"问题,笔者于1991年上半年撰文提出了"人口素质木桶理论"。与此同时,北京 社会 科学 院社会学所的许金声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所谓"人口素质木桶理论"是从科学
哲学 常讲的"水桶现象"中获得启发的,即一个水桶的容量受制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假定水桶的周边是参差不齐的话。笔者认为,人口素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人口素质与社会 经济 发展 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分属两个层面的。也就是说,一是人口素质存量水平的高低问题,二是人口素质潜能开发水平的高低或转化程度的大小问题。 中国 人口素质的"短板效应"主要表现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正确评价人才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机制,中国才能塑造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机制,让人口素质潜能不断喷发出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口质量投资唯有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人口质量投资则大致包括了优生优育投资、文化 教育 投资、健康卫生投资和环境(生态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投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 文献
陈剑。1988. 人口素质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陈剑。1992. 确实存在逆淘汰现象。中国人口生活质量 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陈谊。1998. 城乡人口的生育率差异与人口素质 ; ;对人口文化素质逆淘汰的实证 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硕士毕业论文
陈友华。1988. 关于人口现代化几个问题的理论探讨。人口研究,(6 )
戴星翼。1992. 逆淘汰是一场虚惊。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邓小平。199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冯立天主编。1992.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高玉喜。1996. 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5 )
郭志刚。1998. 人口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 ;关于人口定义的反思。南方人口,(3 )
侯东民。1992. 人口控制与人口素质逆淘汰。 科技 导报,(8 )
侯东民。1993. 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讨论的几点看法。社会学研究,(2 )
胡纪泽。1986. 要懂一点优生学。书林,(4 )
解思忠。1997. 国民素质忧思录。作家出版社
康晓光。1995. 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孔宪铎。1998. 科教兴国:春雷?甘雨?。中国国情国力,(12)
李景毅。1997. 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并非同义反复。西北人口,(2 )
李景毅。1997. 人口质量的静态表现形式。中国人口科学,(1 )
梁中堂等著。1985. 人口素质论。山西人民出版社
刘长茂。1990. 锲而不舍自成机杼 ;记张纯元教授。南方人口,(1 )
刘铮。1992. 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人口研究,(2 )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刘铮主编。1985. 人口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铮主编。1986. 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
马淑鸾。1986. 我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比较分析。人口研究,(3 )
穆光宗。 199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代价问题。开放 时代 ,(114 )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穆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