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土地储备制度中的角色探索(1)(2)
2015-04-09 01:08
导读:2 在土地储备制度中政府也是市场干预者 根据 公共管理 理论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能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 经济 活
2 在土地储备制度中政府也是市场干预者
根据
公共管理 理论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能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 经济 活动的效率,但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公平、充分的竞争环境,也不会自己界定产权,维护 社会 正义等,这些被称为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中,市场机制在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 问题 以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些都为土地储备制度中政府的干预准备了条件。
2.1 土地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干预土地市场
(1)城市土地的相对稀缺性和市场地域性,导致土地市场的垄断性。在城市内部,土地的固定性又导致不同区位土地的不可替代,所以不能形成完全竞争市场。另外,地产的稀缺性导致交易金额一般比较巨大, 自然 形成较高的市场门槛,市场竞争者较少,容易出现垄断。
(2)土地资源的固定性导致了土地市场的权利性主导。在土地市场中,由于土地资源的固定性,土地不能像一般商品那样自由流动,所以所谓的土地交易其实是土地权属的交换。这一过程必须以地契等 法律 文件为依据,在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之下才具有效力并得到承认和实施。另外,这种权力主导性还导致土地市场的交易要经过复杂、严密的程序,交易活动所需要时间比较长,这些特点使市场本身无法保证其交易的顺利进行。
(3)城市土地的小弹性使得土地(不动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储蓄银行的作用。因为土地的供给弹性比较小,地价主要由市场的需求决定。而人类对于城市土地的需求长期处于增长状态,其与城市土地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决定了城市土地在总体上始终处于紧俏的状态,土地价格也呈上升趋势。所以,人民对土地投资具有安庆感,并在市场交易中表现为惜卖性,这导致土地这一特殊商品不能按一般的市场 规律 自由流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2 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效果要求政府干预
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因子,土地互相连接在一起,不能移动和分割,因此每块土地和每一区域土地利用的后果,不仅 影响 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临近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社会后果。土地使用的巨大社会影响力,要求任何国家政府都要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干预、监督和调控。
市场配置的效率高低取决于竞争性模型能否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城市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满足模型的预设前提,所以出现市场失灵是必然的。对此,城市政府进行积极而适当的干预,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3 在土地储备市场中政府也是参与者
前面说过,政府在土地储备市场中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市场干预者,同时又作为土地储备市场的参与者,这似乎是矛盾的,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土地市场的参与者在是否追求利润最大化上会产生矛盾;土地市场的干预者与土地市场的参与者似乎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嫌疑。公共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为我们提供一些 参考 。
公共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同私人部门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速度和 发展 方向。不过,政府和私人部门参与的方式和目的却大相径庭。私人部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政府却不能,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要顾及收益和成本,这方面与私人部门并没什么不同,另一方面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为了这两方面的目标,政府必修建立适当的制度采取合适的政策方式,参与到土地储备市场中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新制度经济学三大块理论中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目的是改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安排,通过实现由专业化带来的贸易收入而最大化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财富的价值,从而实现全社会福利的提高。在土地储备这个新市场中,应将制度变量引入市场经济 分析 中,以交易费用为基础, 研究 市场机制如何有效配置像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因此,政府作为土地市场的参与者也是必须的。
我国土地制度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历程。过热的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曾经占据了大量的农田,留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和商品房,大量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市场竞争不规范,土地供应总量失调,价格扭曲,国有资产得不到保值增值等问题累积,我们现有的土地储备制度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参考 文献
1 樊勇明,杜丽.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2
2 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2
3 保罗.萨繆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
北京: 中国 发展出版社,1992
4 张宏斌,贾华生.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
定位及其实现机制[J].城市规划,2002(2)
5 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2
6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