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1)(2)
2015-04-11 01:24
导读:1.6 来自农民 政治 素质普遍较低的制约因素 政治素质是公民在 社会 中所获得的关于政治活动的知识、能力、意识、心理、觉悟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其主要
1.6 来自农民 政治 素质普遍较低的制约因素
政治素质是公民在 社会 中所获得的关于政治活动的知识、能力、意识、心理、觉悟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其主要 内容 包括公民对政治现象及其 规律 的认识水平、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民主意识和 法律 意识强弱等。 目前 ,我国 农村 公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公民民主意识淡漠。基层干部自以为是“地方官”,喜欢为民做主,不按民主程序办事,不重视群众意见。一般群众则受传统“良民”思想 影响 ,不主动维护、行使,或干脆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部分群众对政治不感兴趣,认为那是领导的事,与平民百姓无关。二是公民整体法律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权力本位和人治思想严重,往往以权代法,使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大多数群众不懂法、轻视法律,对法不感兴趣,认为法治就是人治,以致于违了法自己还不知道。三是公民对政治抱有偏见。有人认为官场复杂,为官则俗,以不问、不谈、不参与政治为高洁。诸如此类成为基层民主 发展 的严重障碍。
2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来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为基层民主的发展创造条件。
2.1 大力发展农村 经济 ,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物质基础
正如 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时所述,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来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 历史 的经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浑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大力繁荣农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现代 化水平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步骤。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2 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强大的内驱力
鉴于农村的 科学 文化水平和广大群众的政治素养不高,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增强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 教育 ,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断增加的教育消费极不相适应,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降低教育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要切合农村实际,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 理论 普及教育,培养与民主发展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重点要教育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违法的发生。三是普及政治科学知识,澄清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误解。要让群众体会到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任重而道远。
2.3 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民主制度来规范。实践表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效果与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规范性成正比例关系。针对其存在的 问题 ,江泽民曾指出:“当前,重点是抓好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依法健全三项制度:一是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二是村民议事制度,村里的大事,都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选出的代表讨论,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总之,要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用制度来保证民主的实现,将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建议制度化,用制度来保证民主渠道畅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4 县市、乡镇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保证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县市、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们对村民自治要切实尽到指导、支持和保障的责任与义务。一是要依照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自治体制,并监督《组织法》的实施落实。二是注重调查 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对村干部不依法办事、独断专横、破坏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要批评教育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当然,县市、乡镇进行指导时,也有个权限问题,只有在《宪法》和《组织法》允许的权力范围内进行指导才是有效的和有力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虽然存在较多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因素,但这并不表明基层民主的未来一定是一片灰暗,前途可危的。只要能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我们总能找到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行途径。回顾历史可知,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不过相对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来说,这还仅仅是起步的阶段。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主体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增强, 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必将有更为可喜的进步。
参考 文献
1 [美]科恩. 论民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列宁全集(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王晓敏. 基层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宝鸡文 理学 院学报(社科版),1999(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