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推进江西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思考(1)(2)

2015-04-13 02:11
导读:4. 农村 社会 事业 发展 滞后,尤其义务 教育 环节比较薄弱。一是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多:据调查统计,全省因学校无力购置课桌凳而由中小学学生自带课桌

  4. 农村 社会 事业 发展 滞后,尤其义务 教育 环节比较薄弱。一是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多:据调查统计,全省因学校无力购置课桌凳而由中小学学生自带课桌凳上学的竟达70%,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学校,全部由学生自带课桌凳上学;全省有3700所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厕所,占学校总数的22.1%;全省农村有6000多所中小学没有饮水设施,占学校总数的35.8%;全省农村小学大部分没有学生食堂,更没有固定餐桌椅。二是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还有相当部分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据水利部门所做的《南昌市农村安全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显示,仅南昌市农村就有97.6万人的日常生活用水水质低于水利部、卫生部颁布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8.1%,高于全国平均34%的水平;三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县文化馆、图书馆大部分破烂不堪,大部分乡镇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更鲜有文化活动室;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农业 科技 事业发展滞后:全省农业科技人员仅有4.5万人,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5.7%,与农业发展速度和农业 经济 规模极不相称;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产值的0.1%,不仅远低于国外2%的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0.2%的水平。

  5.农村人居环境较差,村容村貌仍然比较落后。在 交通 能源方面,江西还有17.1%的行政村不通公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8%的水平,大多数行政村基本没有硬化路, 自然 村依然是“羊肠小道”。在能源消费方面,1990-2004年间,全省乡村生活能源消费比重从5.9%下降到4.5%,农村甚至还有相当部分“无电人口”。在农村卫生方面,全省78%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在城市,占总人口74%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2%的公共卫生资源。江西虽然加强了农村改水改厕,但仍有60%以上的农村人口没有饮用自来水;有80%以上的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有数百万农村人口还生活在血吸虫病发病区。在村容村貌方面,农村建房普遍存在随意性,主要是村道狭窄,房屋前后咬紧,还有大量的“空心村”;厕所简陋,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绝大多数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

  6.农村社保事业发展滞后。一是五保对象没有得到足够保障。据统计,江西共有五保对象21.3万人,实际供养17.9万人,供养率84%,没有达到应保尽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只有62.2%,低于浙江省集中供养率81.8%的水平;特困群众救助标准也偏低,对特困群众生活可谓杯水车薪。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问题 较多。全省试点县占县(区)总数的12%左右,试点县参合率不高,群众参加意愿并不积极,主要是农村医药市场比较混乱,药价虚高问题突出。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 全国已有13个省(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部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江西则仅在个别县市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改革试点。

  7.农村机构运行仍比较困难,管理民主任务非常繁重。一方面,基层机构运行经费比较紧张。目前大部分乡镇机构除工资尚能基本保障外,办公经费、业务经费、事业经费基本没有资金来源,村级机构各级财政扶助的资金到位率只有50%左右。另一方面,农村财务存在许多问题。农村财务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度放松了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收支无计划,财务管理不民主、不透明,监督缺乏活力。此外,村级债务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全面推进江西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

  1.做大财政蛋糕。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的反映,经济永远是财政的发展基础。要以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 化进程,到201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8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在经济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到2010年财政收入确保翻一番达到840亿元,年均增长14.9%;力争达到1000亿元。

  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支农力度。在保持国家财政存量支出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财政支出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发展,切实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

  3.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主产区地位。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使用耕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大科技兴农力度,适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率,巩固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要完善并加强对农民的“三补贴”政策,逐步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方式;健全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制度,逐步扩大涵盖的粮食品种和区域范围,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标准和公布的时机,完善最低收购价操作体系;设立财政粮食保险补贴专项,探索建立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制度。

  4.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由于农村公路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进入市场融资的难度相当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基本是依赖于财政资金来完成的。除财政投入外,也鼓励社会投资、 企业 赞助、个人捐款。其中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村容村貌的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区位、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将村庄分为环境整治型、产业支撑型、整体改造型等,各个建设类型都要有村庄建设的初级、中级、较高级、高级标准,各级标准下划分不同模式。按照群众意愿和财力可能,选择不同模式,分步逐级推进。

  5.改变投资方式,提高资金效益。要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行政计划运作的做法,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更多地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改变过去政府资金拨付办法,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加大实物补贴的比重,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改变过去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各类支农资金,集中有限资金分类分步投入重点项目、重点乡村、重点自然村,每年集中补助500个行政村,每村财政投入50万元,并逐步加大力度,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符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农村目标。

  6.创新政府采购,服务“三农”政策。政府采购作为市场体系中能够体现政府意图的最大的长期购买者,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关系。因此,积极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或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对水稻、小麦良种、插秧机、收割机、条播机、畜禽疫苗、救灾化肥和基层农村医疗装备等涉及“三农”的财政补贴项目,以及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宗物资(如水泥、钢筋等),逐步实施规范的政府采购;在政府采购建设中,要以立法的形式对侵犯农民工人身权利的企业予以禁止,或限制其进入市场,对那些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采购政策。

  7.发展农村 金融 ,支持“三农”保险。财政部门应当继续大力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的发育。“三农”保险产品尤其是农业保险产品作为“准公共产品”,其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法国、德国等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基本上是由政府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美国政府制定长期政策并提供大量保险补贴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由于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在当前起步阶段,可采取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模式,作为我国农业保险起步阶段的主导形式。

  8.发展农村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消化乡村办学债务包袱。2006年集中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2007年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2008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实现人畜分离;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力争2008年基本实现覆盖全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和 体育 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投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逐步纳入救助范围。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财政的改革路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