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1)(2)

2015-07-24 01:15
导读:为什么这些少有民意基础的经常要碰壁的改革仍然会出台?中心群体离边缘群体太遥远!另外,2001年度“零点生活指数”的 研究 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未

  为什么这些少有民意基础的经常要碰壁的改革仍然会出台?中心群体离边缘群体太遥远!另外,2001年度“零点生活指数”的 研究 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中,觉得未来生活“会变得很好”的乐观群体比例明显下降,预期“不会有什么变化”和“说不清”的群体也分别占到14.9%和18.4%,市民对未来生活的 发展 变化显得更加难以预料。 社会 经济 改革应该让更广泛的群体在改革中受益,这是深化改革的起点和归宿。不确定性气氛浓重的社会,会使得很多改革措施出台的效果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反行政垄断的分拆热令人困惑
  近年来,千夫所指,使得垄断部门不断被分拆,电信、电力、航空等无一例外,反垄断的本意是好的,但有个 方法 的 问题 。说到反垄断,就是一招:拆!如果你承认有一些经济部门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是需要国家独资或控股的行业,那么某些 企业 集团出现垄断利润或者垄断亏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石油石化行业有利润不值得夸耀,关键要看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没有快速提高。反垄断也不能仅仅一拆了之。例如电力改革就存在不奏效的忧虑,今明两年可能会缺电严重,为什么?“十五”后三年能够投产的机组只有6000多万千瓦,而2002年一年的用电增长是1500亿千瓦时,至少要吃掉3000多万千瓦的容量。之所以出现这种严峻的局面,主要原因是1998年到2001年之间对电力供需形势的判断失误造成的。当时有三个观点:一是全国电力富余;二是今后的电力增长大概是3%到4%;三是三年不开新项目。此外可能和三峡的仓促上马不无关系。电力体制改革至今,直接的收获是干部增加了3倍,但国电的垄断变成了电网的垄断,问题依旧在那里,并且电价反而可能上升。再如农网改造,对农网的改造可能犯了和粮食流通体制一样的错误,就是不补贴作为消费者的农民,不补贴作为生产者的电厂,而是补贴到流通环节中去,结果花几百亿改了若干省的农网,农民仍然一户每月只用几度电,为什么农网不能放开由民间资本来运作?另外,城乡同网同价也是不大现实的,有长期用电合同的大户是趸售 自然 电价低,单个农户是零售自然电价高。回过头来再看反垄断:如果承认有需要行政垄断的部门,那么就不要有分拆之名而无分拆之实,拆完了企业吸血者多了垄断利润没了企业集团也垮了;如果不承认有需要行政垄断的部门,那么重要的不是拆而是行业准入和竞争,垄断利润自然会摊薄。陷入现在一拆就灵的仓皇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 大学排名
      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
  回顾2002年的宏观经济,投资增长快速,出口主要是托美元走软所赐,消费基本平稳,但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预期2003年经济增长稍逊色于2002年,为什么?消费尚可,但外贸 目前 不稳,一是不能指望今年人民币仍然会随美元有如此大的贬值,除非美伊战争久拖不决,二是出口退税情况不理想,2001年出口退税未退余额为1600亿,2002年出口退税安排不充分,增加了未退余额500亿,结果目前未退余额为2100亿人民币,给财政以巨大压力。今年外贸可能较去年稍差。
  面临最大不确定性的是投资。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这当中呈现三个特色,一是国家引领的大项目纷纷上马,去年基本建设投资1.72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6584亿元,增长11.1%,都很惊人。二是制造业投资空前激增。去年第一产业投资全年仅仅完成投资1106亿元;但第二产业投资1.0703万亿元,增长22.9%,其中,原材料 工业 、机械 电子 工业、轻纺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2%,33.3%和33.9%,这和 中国 在全球制造业中定位的清晰化有关系。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迅猛,例如房地产开发投资7736亿元,增长21.9%。上述三块中,大项目是不会再令人目瞪口呆了,人间奇迹已经不少。制造业投资应该是平稳的,而房地产投资,去年对有无泡沫之争论非常激烈,今年宏观调控下行业收缩难免;汽车行业,供求失衡已是定局。但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
  汽车产业是被人为的行政政策严重延缓的行业。通常我们说汽车行业是支柱产业,通常我们又指责中国汽车行业散、乱、差,但从根本上说,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不足、分散以及决策失误是应反思的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投资强度一直偏低。建国以来一直到“七五”结束,我国汽车工业的全部投资总共只有2322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不足千亿,如此可怜的投资不如投资一个水库,且散布于数千家企业,中国如果能在这种状况下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无异于天方夜谈。目前虽然汽车行业有所起色,但壁垒森严,外资有持股比例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往往一波三折,并且在汽车行业重引进甚于重自主开发。目前发达国家中,美日汽车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8%左右,法国、巴西、韩国等需要巩固或赶超其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地位的国家,其汽车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的15%左右,而中国不过百分之四五。如此漠视产业上下游带动能力极强的汽车产业,岂非政策失误?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的堡垒还准备延续到什么时候?至于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之争更是如此,你不在这个行业内,没有拿自己的钱出来做房地产,那么关于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任何论断,都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便宜话。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国有银行业的改革近年来是否被大大延误
  比照一下1997年以来的多次 金融 工作会议报告的 内容 就可以看出,1997年时的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准备进行的改革也仍然在准备,国有银行的改革被大大延误了,它们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为什么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这么难?其一,通过国有银行集中金融资源,以高度计划化的方式进行配置迄今无退潮的迹象,银行资金被作为准财政资金使用的巨大惯性,使得人们认为对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将直接导致政府对资金直接调配能力的下降;其二,当初国有银行业改革的推进者,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在需要被改革的对象,因此“罗素悖论”再度浮现:谁为理发师来理发?谁能企望既存国有银行体制的最大收益者去触动和推进可能弱化其权力和收益的改革?如果不对银行业进行改革,那么所有的改革成果就会面临骤然间被危机洗掠得面目全非的可能;不正视问题的姿态并不意味着问题可以不存在。
  就目前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而言,最紧迫者在三点:一是转变以官本位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银行内部党政企分开,使银行具备可能形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上壤;二是吸收外部注资,这种外部注资既可以来源于民间也可来源于外资;三是强化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使得银行的操作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中国银行业经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到了不能靠小修小补就能对付,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直接牵系到中国经济能否享有长久的繁荣。
  顺带需要说明的是,传说日盛的银监会并非必然需要成立并且成立之后就可以必然奏效的方案。其一,根据中央银行法,中央银行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的双重职能,因此要设独立于央行的银监会,需先修改 法律 。其二, 理论 上央行并不存在所谓执行货币和实施金融监管的“角色冲突”的问题,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论调,关键在于央行的独立性不足,货币政策的制定权不在央行,一旦货币政策的基调被定为扩张、收缩或稳健,金融监管就沦落为配合这样的货币政策的婢女,例如一说房地产有泡沫,就可能出现以监管为名干预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和消费的金融支持。在央行的独立性问题得不到比较好的解决之前,即使有银监会也不会给金融监管带来突飞猛进的改观。证监会就是先例,中美证监会就机构设置是相仿的,但效能大相径庭,原因就在于美国SEC有监管中最为重要的惩罚权。其三,实践上并不存在央行和金融监管必须分离,并且一分离就可以改善金融监管的充足的经验 分析 。目前之所以变得呼之欲出,那无非是本来具有某种金融业干部监督权的上层,和资历深厚的国有银行干部的下层,共同希望谋得一个对自身而言更宽广的发展舞台。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改革名实如何相副的问题,农民可以失业,工人可以下岗,对于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的某些金融管理机构,为什么不能整体撤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回顾改革开放的20多年和刚刚过去的2002年,我仍然深刻地觉得,经济体制改革要能深入下去,就必须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共享繁荣,从改革中切实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否则改革就不可能获得深厚的民意基础。此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政治 文明的配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
上一篇: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