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0年前,当上海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之时,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就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从那时起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市都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至1999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可以认为,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然而“老龄化"的脚步却不会停留,而是继续向”高龄化"迈进。“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来临会给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收支、社会结构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是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老年人生理与心理
人过中年之后身体便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体重开始增加、头发开始灰白、牙齿开始松动、肌肉开始松弛,这些表面的变化预示着衰老的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也开始发生变化,老年人在听力、视力,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尤以步行能力下降最快,上下楼成为老年人生活中最大障碍。因此他们开始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经常活动的空间内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多的设备,合理地布置居室,并使室内家具设备具有与老年人相当的尺度,减少室内高差等。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退休实际上是一次与社会剥离的过程。退休后的生活内容与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休闲时间有了较大增加,家庭成了老年生活的中心。这种社会角色的变换导致生活方式发生大变化,破坏了业已建立的平衡系统;同时,由于与子女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与空虚。这种精神上的失落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否决定了其生理衰退的进程。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与行为特征,可以将老年人分为四个年龄段:
活跃期:60~64岁;
自理期:65~74岁;
衰退期:75~84岁;
关怀期:85岁以上。
75岁以下的老年人通常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活能力受到限制,活动范围有所减小。因此应根据老年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
共5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