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探析(1)(2)
2015-08-02 01:39
导读:l 社会 保障要社会化 中国 社会保障要真正实现社会化,即在实践中既要避免社会保障的个人(积累)化或 企业 (保障)化,也应当避免完全官方化(国
l 社会 保障要社会化
中国 社会保障要真正实现社会化,即在实践中既要避免社会保障的个人(积累)化或 企业 (保障)化,也应当避免完全官方化(国家或政府保障),应当以政府组织为主,以社会化为目标模式的 发展 道路。
政府承担起主导的社会保障职责、包括向社会保障供款,依法管理并监督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直接出面组织一些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的社会保障工作,以此保证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政府要广辟财源,努力追求社会保障收支的自我平衡或周期平衡,并将许多具体的社会保障事务交由各种社会公共组织来实施。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社会化、社会保障机构设置的社会化、社会保障服务的社会化、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是确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坚持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道路,必定能充分调动民间、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树立国民的互助共济和自我保障意识,并减轻政府的社会压力和财政压力。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真正社会化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又一基本特色。
五、社会保障的体系
具体来说,中国新型社会保障的体系创新应是包含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军人保障和补充保障六大子系统,而不是中国社会保障传统模式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待抚恤四大子系统。
在社会保障宏观体系的六大子系统中,社会救助子系统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社会保险子系统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社会福利子系统则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军人保障子系统与医疗保障子系统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自成体系的特殊领域,而补充保障子系统则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必要且重要的配套系统。各子系统的基本 内容 如下: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社会救助子系统。该子系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内容,它以国家财政为基本 经济 后盾、以低水平的、无偿的款物救助为基本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有贫困人口救济、贫困区域救助、灾害救助及民间各种慈善事业等。社会救助子系统是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的子系统。
社会保险子系统。该子系统是 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它以城乡劳动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具有保障水平较高、要求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和以货币支付为手段等特点。其基本内容包括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医疗保险(即医疗保障子系统中的医疗保险)等项目。其中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项目。并因城乡差别等的存在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社会保险子系统对于劳动者养老、工伤、失业、疾病医疗、生育风险等后顾之忧的解除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开放,起着十分重要的维系和保证作用,从而是一个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并可以独立运作社会保障子系统。
社会福利子系统。该子系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内容最广泛、项目最多的一个子系统,具有服务对象众多,款物援助与劳务服务相结合、官办与民办相结合、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与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相结合等特点。其基本内容主要有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职业福利、住宅福利、 教育 福利等。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子系统虽然在现阶段处于次于社会保险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普遍建立,它将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军人保障子系统。该子系统是以作为军人的特殊社会成员为保障对象的一个综合型社会保障子系统,它具有保障对象群体特殊、保障方式与保障内容高度统一、水平较高、自成体系等特点。其基本内容包括军人社会保险、军人抚恤、军人福利、军人就业保障、军属社区援助等,从而是面向广大军人的一种综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独立存在并独立运作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医疗保障子系统。该子系统是以所有社会成员均存在的疾病 问题 为具体保障内容的专项特殊保障子系统,它具有保障内容单一、涉及关系复杂、保障方式主要是提供防疫、医疗社会保险服务等特点。其基本内容包括全民保健计划、医疗社会保险(亦可以列入社会保险子系统)、合作医疗保障,以及特殊医疗照顾等。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根据内容及涉及关系而独立存在并独立运作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补充保障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指不在前述各子系统范围而又为社会成员提供着客观保障的有关社会性措施的统称,它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自助为主要特点,保障内容分散,保障水平差异大,国家和社会只能倡导而无法在全国强制性实施。其基本内容包括互助保障和补充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亦可列入。需要指出的是,该子系统之所以称为补充保障子系统,并非是该子系统的规模或水平一定小于或低于前述各子系统,而是根据其与上述子系统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所承担的不同职责来划分的。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保障性措施主要依靠前述强制性的各子系统;补充保障子系统虽然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因其不具有强制性,且福利性、互济性弱,而不可能真正承担起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如商业性保险业就纯粹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自愿保险,并不具备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因此,补充保障子系统是对前述各强制性保障子系统的必要的补充,应当得到大力发展,但又不能与前述社会保障各子系统本末倒置。④
六、社会保障的机制
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的缺陷主要是法制极不健全,管理混乱,实施不规范,监督机制溃乏。因此,新型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创新主要是法制系统、管理系统、实施系统和监督系统的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其中:法制系统是实施社会保障的客观依据;管理系统是责任主体;实施系统是执行主体;监督系统是基本保证。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内容如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法制系统
管理系统 实施系统
监督系统
社会保障法制系统。法制系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依据,它体现着人民在社会保障事务方面的集体意志,是社会保障强制力的具体反映。这一系统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立法程序、立法层级、立法内容等。社会保障法制应当作为一个独成体系的 法律 部门,并按照平行立法的原则来构建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法制系统。
社会保障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建设是社会保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体现着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是政府直接介入社会保障事务的主体标志。管理系统的内容包括政府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权限划分、运行方式,以及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权限的划分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社会保障实施系统。实施系统是指具体经办各种社会保障事务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一切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均由这一系统来承担。它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实施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运行方式,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受保障的社会成员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与运营等。
社会保障监督系统。监督系统是确保社会保障正常运行的必要机制,它包括监督系统的结构、职能及其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日常监督和预警监督。其中,日常监督是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运行进行日常的定期的检查监督,纠正违法、违纪现象,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合法权益;预警监督则是指对社会保障运行中财务收支等情况及可能酿发的经济、社会危机进行监督,以便国家或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危机;二者都是为了保证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综上可见,社会保障宏观运行机制是一个分工明确、结构严密、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并相互协调的大系统。法制建设的体系化、管理组织的严密化、实施机构的论文资料站化、监督机构的权威化,将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正常运行、良性发展的道路。
总之,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基于国情,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要多层次、有地区特色和社会化,应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改革重点并整体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应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和补充保障六大子系统。社会保障应是法制、管理、实施、监督的明确分工和协调运行。
中国的改革是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全面改革。中国既要加速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稳定,是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构建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够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加速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能够保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12亿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是对世界文明和进步的重大贡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注释:
①参阅龙翼飞:<<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光明日报>>,1998-12-21。
②参阅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P88-P95。
③参阅上书P120--P125.
④军人保障、医疗保障、补充保障子系统是郑功成的提法,请参阅<<中国社会保障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