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摘要: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消解。在此过程中,乡村基层社会结构重构,并由此带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革。
论文关键词:城乡统筹 产权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
在城乡统筹进程中,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以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观察、专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伴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传统村落社会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革”。
一、土地流转与农村社区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乡”的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术界对城乡统筹中“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一些学者从“三农”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农村发展,从内部来推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如:“通过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化。其核心是通过国家整合,将资源尽可能地向农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动力”。还有一些学者从“城市”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城市发展和吸纳,来拉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日本学者周牧子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侧面是农村社会的再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今天的“三农”问题,已经不能局限在“三农”范畴中来解决了,应该放在城市化进程的角度上来考虑。
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辽。土地流转后,A社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居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A社区成了以发展小盆、鲜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观光农业特色景区。同时政府引导民间组织、企业的进入,主导打造“农家乐”,构建农村保障体系、农民就业体系等,实现土地流转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城乡统筹模式。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农民职业身份的变化以及农民收入的变化。(1)农民身份职业多元化。在我们随机抽查的40份问卷中,在所选样本中,失地暂无业、农业劳动者、企业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家务劳动者、一般服务业员工、自由{业者、专业技术人员、村务管理者分别占7.5%、l0.0%、l7.5%、22.5%、7.5%、12.5%、2.5%、2.5%。说明在土地流转后,居民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一半以上的居民不从事农业劳动,从事经商或是产业工人。(2)农民收入多元化。在选样本的平均总收入是3876l元/年,其中土地流转租金、房屋出租租金、在外务工、集体资产收益、各种农业生产、社会保障金、其它收入的年平均收入分别是5850、4267、l5985、450、2000、5205、1066、3327元,分别占年收入的I5.1%、11.01%、41.2%、1.2%、5.2%、13.4%、2.8%、8.6%。这说明在土地流转,居民不仅仅收入结构多样化,而且土地流转使居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解放出来,实现生产方式多样化。(3)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动了农民的多元需求。所选样本中,在对“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服务中心”的问题中,有42.5%认为很有必要:有l2.5%认为长远看有必要:调查中“如果有下列服务设施,将会对您的家庭帮助大吗?”,有90%以上的居民认为室外活动场所、社保服务站、医疗卫生室和警务室“帮助很大”或“有点帮助”。说明社区社区居民的需求逐步变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